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从艺术生活化到生活艺术化 传统工艺美术寻求“破茧”之道

发布时间: 2015-12-31 10:17:26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王婷

  中国义乌网12月31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婷)一个精心雕刻的狮子熏香小摆件,摆挂着是一件极好的工艺品,拿着还可以把玩,但最重要的功能却是插香;一个普通的卧香炉,配以古琴的造型,成了一件古朴典雅的艺术品……

  如今,在义乌,越来越多的手工艺品开始与生活接轨,走向市场。这不仅仅是经济新常态下,面对新挑战和发展压力,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寻求转型的倒逼机制,也是加速实现“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传统技艺薪火传承

  义乌虽然是一座商贸城市,但是传统工艺美术却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义乌民间不仅有着一支数量可观的手工艺术品制作队伍,而且人才荟萃、技艺精湛,历史上出过不少能工巧匠。比如现今保存相对完好的省级非遗项目“黄山八面厅”,就以木雕、石雕和砖雕冠绝浙中,其中大部分都是义乌本地工匠所为。

  虽然义乌从来都不缺优秀的手工艺者,可是谈到产业发展,总是难以突破困局。“艺术创作力不足,产业发展形不成规模。”采访中,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工艺美术产业,“破茧”之路如何突围?早些年,义乌的手工艺者因为信息闭塞大多是单打独斗。2011年,义乌的传统工艺美术者选择了“抱团”发展,成立了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一方面,行业内缺乏交流的平台和学习切磋的机会,会使手工艺者失去提升和创新的动力,需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在义乌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这些淹没分散、力量薄弱的手工技艺基本上都会面临失传的可能。协会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把这些散落在义乌各地的珍珠串起来,当然,大家拧成一条绳,引导产业化发展就更有基础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省工艺美术大师万少君说。

  创新发展打破产业壁垒

  四年来,在行业协会的努力下,不管是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还是工艺美术人才培养都有可喜的成绩。许多濒临消失的品类经过挖掘整理和政府的扶持、行业组织的努力,得到传承和生产,已有根雕、玉雕、木雕、陶艺、水晶、石雕、泥塑、剪纸、刺绣、扎风筝、相框、圣诞用品、仿真植物、饰品、十字绣、红木家具等多种类别;拥有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3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名,是金华地区除东阳外,工艺美术大师人数最多的县级市。

  为了进一步推动义乌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壮大,协会积极走出去,每年组织会员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杭州西湖博览会等展会。还连续两年协办中国(义乌)森林产品博览会“木(竹)雕展优秀作品及金雕手评选活动”。这是浙江省内首次实行政府向行业协会提供“政府购买”服务;举办各类工艺美术展评活动,如“美丽非遗”义乌市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等;注重人才培养,多渠道开展各类培训,目的就是整合资源,实现义乌手工艺者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各类展览、展销活动的资源整合和优化,也激发有潜力的工艺美术门类有效对接市场,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今年,协会还在佛堂古街成立了首个创业基地。在这里,手工艺者可免费租用场地进行展示、销售,而这种集成方式,也是为了能够发挥“磁场效应”,实现义乌工艺美术的产业链条,有效推进产品项目开发创新,打破产业发展壁垒。

  嫁接“小商品”形成产业化新格局

  12月27日,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举行了第二届换届选举,进一步加快工艺美术行业的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成了协会今后的努力方向。

  “结合义乌地方特色,走差异化道路,是义乌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的可行路径。”万少君表示,可以融合“鸡毛换糖”精神,嫁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等,实现与市场同步接轨。与此同时,现代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延伸产业链。如何充分挖掘工艺美术行业的附加值,让它们的文化内涵得到更好的延伸?一方面让艺术与生活相结合,让市场与工艺生产对接,做出正确的前瞻性市场定位;另一方面用义乌小商品来延伸产业链条。“在家居、装饰、日用小商品中引入工艺美术,借助文化创意之力,实现品牌贡献力、文化贡献力的增加,推动整个产业实现劳动力加工型到文化附加值的转变。”万少君说。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