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维修行业协会与运管局联合检查洗车场。
中国义乌网1月15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朱葵阳)这几天,市运管局与义乌机动车维修行业协会按照长效管理模式对城区稠城、稠江、北苑、福田等镇街洗车场进行“地毯式”检查。去年一年来,他们在全市排查洗车场所281家,排查出问题场所147家,对问题场所开展集中整治,关停了16家,完成整改的有83家,正在整改的有48家。
从源头抓起,有效整治非法排污
义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不断上升。截至目前,全市机动车总量已超过33万辆,每年以5万辆左右的速度递增。由此带动洗车行业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洗车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排,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市运管局“对症下药”治理全市280余家洗车场污染,一方面坚决取缔无证、违规洗车场所,整合部门力量构建长效监管体制,严格控制洗车行业污染源头,另一方面制定准入标准,建立联合验收制度,优化审批流程,推进洗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从前年8月起,“五水共治”不断深入,交通、行政执法、公安、市场监管、环保、水务、住建等部门开始对全市洗车场所进行彻底排查摸底、登记造册,研究制定《“碧剑3号”暨碧水商城整顿洗车行业非法经营行动方案》,确定整治时间、目标和任务。
当年8月22日,由各镇街牵头,多部门参与,一一排查339家洗车场所,查扣洗车工具设备409余件,取缔、查封无证照洗车场114家,责令159家洗车场限期整改,纠正占道经营、雨污合流、未截污纳管、无排污设施等非法行为。
从严管控,实现规范化运营
“为了进一步理顺洗车行业管理体制,规范经营行为,我市以环境评估机构测算为参考,结合洗车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洗车行业准入标准,并将此作为洗车场所整改验收的基本条件。”市运管局局长周荣兴说,“新许可的洗车场所必须具备排污设施,包括10米以上的排水沟,1立方米以上的沉淀池,沉淀池要与污水管网连接,确保污水经沉淀池净化后进入污水管网。这个标准出台后,不具备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条件或污水无法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洗车场,一律不予以审批。”
根据洗车行业的实际情况和新制定的准入标准,我市积极改革,建立审批许可机制,取消多部门审批许可制度,建立多部门联合验收制度,简化审批和验收流程。按照原来流程,经营者需先向住建部门申请排水许可,再向环保部门申请环评验收、向水务部门申请取水许可,然后向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申请经营许可,这样才能正常营业。
改革后,新增洗车场审批工作由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受理,由运管局牵头,与住建、环保、行政执法等部门联合验收,审批期限从原来的7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大大方便了群众。据统计,去年全市有57家新增洗车场通过多部门联合验收。
建立长效机制,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洗车场监管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市运管局维修科科长傅云峰说,我市因此发出《关于规范全市洗车行业管理的通知》,出台《洗车场所日常监管实施方案》,实行长效监管。
对洗车场的监管中,由交通局牵头,各镇街、行政执法、公安、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将洗车场所的管理进行网格化分工,每月对所有洗车场污水排放、淤泥清理、雨污合流等情况进行日常巡查,发现无证无照、整改不力的洗车场所,一律查扣洗车工具设备;拒不整改的,一律予以关停;不具备污染治理条件、污水无法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的,责令其限期搬迁或停业;对符合要求的,督促其定期清淤、使用无磷洗涤剂。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交通、行政执法、环保等部门已联合执法检查5次,检查洗车场所1405家次。
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实现低碳交通,打造绿色浙江”的转型发展部署,我市努力探索洗车行业水循环再利用的节水型工艺,并前往无锡、深圳等地取经学习,目前国际商贸城客运中心率先尝试洗车水循环技术,经过混凝澄清、去除污染物、分解发臭物质等工艺处理,可达到70%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