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月25日讯(记者 蒋守洋 通讯员 应金鑫)过去的2015年,面对新挑战、新任务,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法院立足审判执行工作,找准新常态下法院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推进“四个一”工程,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也很好地彰显了人民法院的新作为。
“上下一心”狠抓执法办案
受经济形势和立案登记制影响,人民法院面临的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就是案件数量的急剧增长。义乌法院2015年新收各类案件35799件,同比上升23.2%。
面对案件急剧增长的新常态,该院全体干警“上下一心”:一方面,几乎每个周末、每个晚上都有干警主动加班,在年终清理未结案专项行动中,每周三晚上办公楼内灯火通明,全院上下统一加班加点;另一方面,推进繁简分列,在用好用足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的基础上,实行多数案件简办快办、少数案件精办细办。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良好的审执业绩:全年办结各类案件34584件,同比上升19.9%。法官人均结案数325件,最多达899件。
在快办案办好案的同时,义乌法院审判执行各个条线也创造了不少亮点:刑事审判不断深化关于外来人员缓刑适用工作。民商事审判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共调解撤诉各类案件7611件。行政审判方面,向市政府报送《关于应对新修改行政诉讼法实施的工作建议》,研究分析新法实施可能产生影响及应对举措,法治化促进依法行政。执行工作上,致力实现拍卖价格最大化和拍卖成本最小化,网拍率达到99.7%,成交金额8.03亿元,为当事人节约佣金1865余万元。
“始终如一”服务发展大局
在促进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义乌法院始终将服务大局当做工作舞台。
如去年义乌被列入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后,出台了10条司法保障意见。近年来,义乌法院先后围绕义乌国贸改革试点、金融专项改革、企业帮扶、电子商务、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工作领域出台了数项司法保障意见和举措,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面对经济新常态,义乌法院敢做敢为、善作善成,在实干中破解难题。在搞好执法办案的同时,该院积极延伸职能,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突出知识产权保护,2015年,该院审结了各类知识产权民事案件917件,调撤率88.5%,得到了知识产权权利人的高度评价,GUCCI古乔古希股份公司就曾向该院送来一面“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社会进步”锦旗,展示了义乌良好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形象。此外,该院干警还积极开展“法助企业”、“送法下乡”等活动,开展“订单式”普法,引导群众、经营者诚信守法,弘扬法治风尚。
“赶争一流”开展改革创新
面对案多人少的困局,义乌法院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机制,确保了一些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
“如果所有的纠纷均要通过诉讼途径来解决,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诉讼成本,也牵扯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所以我们决定,以后如果还需要维权的,会首先考虑请求调解中心组织调解。”这是一起著作权纠纷案件在经义乌市知识产权调解中心努力下达成调解协议后原告代理人的原话。
近年来,义乌法院已先后构筑了立案庭诉调平台、基层法庭人民调解工作室、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商会诉调衔接平台和知识产权诉调衔接机制等五大诉调衔接平台,分流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
为应对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倍数式增长的情况,该院联合各有关部门挂牌成立了全省县区级首家知识产权纠纷专业调解的独立第三方平台,平台成立以来已调解188件案件,得到了省高院、省知识产权局的肯定。又如,建立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调衔接机制,“洋调解”促进了快速解决争议,也为群众节省维权时间和费用。
另外,该院还在全省法院较早的探索诉讼服务模式改革,改造升级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开展巡回审判等,为当事人提供全面、便利、快捷的诉讼服务。
“一路同行”带好法院队伍
每一位干警都是法院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因此,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义乌法院牢牢把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在抓队伍建设上注重大家“一路同行”。
一方面,狠抓司法能力建设。通过“法官论坛”和资深法官的“传帮带”,强化青年干警业务培训,帮助青年干警积累实务经验,培养法官品质,为成为一名法理与经验兼备的优秀法官做好准备。全年个人审判执行办案数在300件以上的青年干警就达54人。有的青年干警在全省、全市法院论文研讨会上获奖,有的调研文章在《人民司法》、《人民法院报》、《浙江审判》等刊物上发表,涌现出了全省二等功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另一方面,狠抓廉洁作风建设。结合“从严管理落实年”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强力推进作风建设。认真组织学习新修订的准则条例,并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加党章党纪、宪法知识测试,进一步认识党风廉政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组织干警观看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会,提振精气神,锤炼好作风。主动倾听外界声音,积极配合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对司法人员依法履职公正司法情况评议,结合人大评议进程改进提高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