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2月15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婷)在义乌城区一家餐厅,有一位特殊的“送餐员”。它个头不高,却能一人包揽自动送餐、空盘回收等多项任务;它面带微笑,任劳任怨,能用一口标准普通话俏皮地跟你聊天。它,就是来自“义川”的机器人。
前段时间,义川集团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短短两年时间就获得如此可喜成绩,作为“义川”掌舵人,来自安徽临泉的“新义乌人”张世平颇感自豪。在他看来,智能服务机器人已经迎来了春天。
-只身来义瞄准手机起步创业
“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创业梦,都在寻求发家致富的方法,只是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而我是那个幸运儿。”张世平说起话来有着浓浓的乡音。
20岁那年,怀揣创业梦,张世平离开老家,只身一人来到义乌创业。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为了赚取人生“第一桶金”,每天骑着自行车,大街小巷来回穿梭找工作,到工厂打零工,一个人要干好几份活。
“那时候,省吃俭用,平均每顿饭只花一块钱。”张世平说,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摸爬滚打,手头开始略有结余。
也就是这个时候,正在苦苦寻找创业机会的张世平,遇到了一件给予他启发的事———一位老父亲拿出一大把零钱,给上大学的儿子买了部手机,为的是让儿子在外面有面子,没事还能经常给家里打打电话。张世平经过分析认为,手机必将是一种大众化商品,“每个人都要用到,这是未来的趋势,也是一个商机。”
认准了手机市场的张世平,于2002年东拼西凑筹措资金,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在宾王小区附近开了一家手机店。
-外贸突破连锁经营生根发芽
然而,一开始手机生意并不顺畅。“手机在当时还是奢侈品,走入寻常百姓家还需要时间。这也是创业之初面临的最大难题。”张世平说,创业初期可谓吃尽了苦头。
但是,凭着对手机市场前景看好的信念,张世平不服输、不低头。
随着义乌市场外向度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商涌入义乌市场。张世平把目标放在了外商身上。他主动出击,拿出几款店里的“爆款”,在国际商贸城附近,一手拿手机一手拿英语词典,向过往的外商推销自己的手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张世平接到了第一笔外贸生意。
第一单生意,张世平赚了10多万元,也赢得了坚持下去的信心。之后,他把经营重点放在了外贸出口上,手机生意也逐步走上了正轨。
10多年来,张世平名下的立美手机连锁店在义乌四处生根发芽,到目前为止已经拥有了8家门店。
-二次创业做服务机器人践行者
近年来,随着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张世平决定二次创业,并最终选择投向“机器人”行业。
“机器人代表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鉴于义乌良好的商业氛围,开发一个高科技的‘机器人’必然很有前景。”2014年,张世平和几位合伙人经过深思熟虑,投入大量资金开始研发机器人,并主攻送餐机器人、迎宾机器人、亲情陪护机器人等服务类机器人。
两年来,义川集团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进行技术研发。目前,“义川”在深圳设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汇聚了来自哈工大、华南理工等高校的专业人才。公司拥有近30名高学历人才,其中研发团队9人。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今年3月,张世平在义乌设立研发分工厂,预计建成后可以实现月产500套机器人设备的目标。张世平说,接下来,企业将致力于研发生产外语版服务机器人。今后,产自义乌、操阿拉伯语的机器人将和义乌小商品一起,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
谈起这些年来经商的心得,张世平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做实体一定要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做机器人,讲究的则是一个字———“聚”:既要为一流产品聚研发人才,又要为客户需求聚尖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