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2月19日讯(记者 何欣)旧村改造后,原先的村民搬进了小区甚至是别墅群成为市民,但很多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仍然与城市格格不入。为了让“城市化”走进新市民的内心,义乌后宅街道展开“三治”行动,通过“治陋习、治风气、治环境”,彻底割掉落后观念的尾巴。
来一次深入人心的自发考察
去年11月,根据“三治”行动策划书,后宅街道组织工作人员分别到湖州德清、安吉,杭州桐庐等地进行考察,通过学习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经验,将优秀治理手段带回后宅。
为了让基层群众有更深刻的认识,后宅街道发动辖区内所有村居干部到临近的浦江县进行考察。他们看了浦江的现状后很触动,立志奋力赶上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进度。
考察结束后,后宅街道召开“千人大会”对“三治”工作进行总动员。后宅街道党工委常务副主任何家驹说:“‘三治’是项长期工作,形成文明氛围后,在无形之中产生工作压力。”
用“重金悬赏”刺激工作热情
除了网格管理,每个村居的党员代表与村民代表负责5-6户人家,遍布后宅街道的每个角落。许多老百姓意识到“三治”工作的重要性,主动将门前屋后堆放的柴禾搬进屋内。有些村一次性将堆放了40多年的陈旧垃圾清理干净。
针对资金薄弱的村居,后宅街道综合考虑了人口数量、地域面积,分别给予3万元、4万元、5万元的基础补助。一些村居自发进行了村内景观、绿化设施建设,后宅街道给予建设项目支出60%的补助。
除了基础补助、项目补助,还有一项奖励补助。后宅街道对各村居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估,考评获得优秀的村居将获得30万元的奖励,其中20%用于奖励先进个人。
紧跟工作情况亮绩亮丑
后宅街道有一个微信工作群,每位群成员可以将生活中工作中发现的小问题发到微信群曝光,形成24小时监督模式。后宅街道宅南工作片鼓励村民多去临近村走走看看,让他们互评互看,形成相互竞争相互鼓励的工作氛围。
在后宅,有个大型广告牌会插播每周“三治”工作情况公示,显示每周完成情况与累计完成情况。在村口、居民区,每个村居树立“红黑榜”,对村民居民个人行为进行督促。
目前,后宅街道的“三治”工作获得广泛的群众支持,工作进度在全市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