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书院大石牌
重阳书院大成堂,供奉着孔子塑像
重阳书院大门
重阳书院全景
中国义乌网2月23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方星梁)正月里的一天,阳光明媚。记者走进了位于大陈镇灯塔村的“重阳书院”。
桑梓情深倡议建书院
“重阳书院”的建设,最早源于金普森的倡议。
金普森1932年出生于灯塔行政村外西坞自然村,曾任杭州大学历史系主任、杭州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杭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等职。“自己一生与书结伴结缘,读书、教书、写书,还收藏书。”回顾自己的大半辈子,金普森感慨万千,“卸下行政职务与社会兼职,回到家乡走走看看,萌生为家乡做奉献的念头。”
灯塔村坐落于会稽山南麓,由横店、锅铺、寺前、朱岭、里西坞、外西坞、燕窝等七个自然村组成。灯塔村曾经是个落后的小山村,改革开放后,村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滋润。特别是近年来,灯塔村许多农户都修建了新房子,如今的灯塔成为环境整洁、绿水环绕、青山拥抱的美丽乡村。
金普森想起,2008年,金庸故乡海宁奠基建起了“金庸书院”;2006年,经济学家李丁富故乡衢州启动建设“百姓书院”。而自己的藏书已经达到两三万册,还有许多收藏的字画,或许可以贡献给家乡,为物质生活丰富的家乡,增添一些书香气。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正大力实施“农村书屋”工作,各地书院建设方兴未艾。金普森的提议立即得到灯塔村两委、大陈镇党委政府以及上级相关部门的赞赏与支持。于是,以金普森的号命名的“重阳书院”,于2009年启动建设。
群策群力共建新“灯塔”
“重阳书院”建于灯塔村馒头山上,与位于青口山上的九层高灯塔,中间只隔着一口大池塘。蓝天白云下,高耸的灯塔、宽阔的水面、古朴的书院,构成一幅人文气息浓郁的别具一格的画面。
整座“重阳书院”体现徽派建筑与江南园林风格。书院内建有亭台楼阁,主体建筑大成堂、讲学楼、藏书阁等色彩典雅,伴着连廊甬道外初放的梅花,给人曲径通幽的感觉。
灯塔村党支部书记陈美芳说:“灯塔村崇学尚义,‘重阳书院’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建设“重阳书院”时,村里将所有捐款者名字都刻录在“报本亭”的石牌上,金普森撰写了《报本亭记》。
书院选址后,灯塔村本来想请设计单位规划设计,然而筹建委员会接触后,发现设计费用比较贵,于是,大家谋划着怎样节省资金。村支书出差到北京等地,参观北京的古建筑时,拍摄了大量照片,供设计参考;村委委员们出差或者旅游到外地时,同样拍摄了大量古建筑照片,供设计参考。
村委主任楼初八充分发挥了自己曾经从事建筑的特长,自告奋勇担起“重阳书院”的设计与施工任务。他与其他村两委等成员,分头赴杭州万松书院、章太炎纪念馆以及衢州“李丁富百姓书院”、海宁“金庸书院”等考察。楼初八还借在苏州经商的机会,对苏州古典园林进行了研究,从外景到每幢建筑的内部结构、尺寸等等,“偷学”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
经过五年的建设,灯塔村自己筹措资金、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管理运行的“重阳书院”落成了。陈美芳介绍说:“重阳书院为村建、村有、村管,是灯塔村的文化活动中心,整个书院功能分为藏书、讲学、展书等三个部分,书院完全对外开放。”
体味文化书院话“灯塔”
灯塔村一直以来都有崇尚“勤耕苦读”的传统风尚。“重阳书院”的建成,可以为全村群众营造更好的读书环境,展现灯塔村的人文情怀。
“重阳书院”的建设意义远不止于灯塔本村。义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何恃坚认为,“重阳书院”的建设,是城市文明向乡村社会输送的最直接的通道或者窗口。近年来,何恃坚主编了《尚阳老街》、《朱店问儒》等记录传统村落的书籍,对传统建筑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他说,传统村落有许多“耕读传家”之类门楣题字的古建筑,其间凝聚着传统社会的道德坚守与精神追求。其中,文化知识、精神素养、阅历视野高于普通民众的乡绅阶层起着重要作用。当今,高等级的学习场所、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重阳书院”把它们直接延伸到乡下、山村,架起了大城市高等学院与最基层乡村的桥梁。
而《世界义商》杂志主编周淮山则认为,“重阳书院”的建设,还体现着非常深厚的“工匠精神”。首先,书院建筑本身就是“工匠精神”的结果。灯塔村的干部群众,发挥自己的智慧,历时五年,精心建造,亭台、楼阁、画柱、雕刻、栏杆等等,都非常精细。更重要的是,“重阳书院”所弘扬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孝道、忠道、诚道、义道,都凝结着深刻的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更何况,倡议者金普森一辈子教书育人,本身就是一个体现“工匠精神”的模范。义乌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工匠精神”尤其重要。
“重阳书院”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和村民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窗口,更成为市外许多观光客体味文化、塑造精神的一个重要基地。负责“重阳书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金美松告诉记者,2013年重阳期间正式落成以来,书院已经开展多次学术交流、读书活动,参加者从中领略到了书院的精神内涵。如今,来灯塔村“重阳书院”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参观者不仅有省内的,更有来自北京、上海、河南、江西等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