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城市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述评之二

发布时间: 2016-04-07 09:57:39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方星梁

  中国义乌网4月7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方星梁)3月底的一个上午,某机关办公室。几位机关干部就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讨论者一致认为:义乌的城市到了亟须改变建设模式、转型升级的时候了,而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正是城市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

  回顾历史,1998年启动的旧城改造暨绣湖广场建设,拉开了义乌市城市化的序幕。此后,义乌城市建设风生水起。

  绣湖广场、江滨绿廊、中心医院、中小学校等改造建设,为广大市民、外来建设者以及经商办厂人员等提供了居住生活的切实保障,像鸡鸣山等外商云集的社区甚至赢得了“联合国”社区的美誉。四海大道、五洲大道、阳光大道、商城大道、义乌港、航空口岸等交通物流设施,构筑起了义乌迈向国际化城市的港口与通道。

  多年来,在义乌城市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快速发展中,“村为单位、垂直安置”的“有天有地四层半”,成为改造农村、建设城镇的主要思路与模式。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超过了100平方公里。

  “有天有地四层半”旧村改造、“小五化”、村庄整治、“空心村”改造,农村医疗保障、文化教育设施建设,以及交通道路、供水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等,或拉近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或直接将改造后的农村包裹到城市中,大大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也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并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但毋庸讳言,“有天有地四层半”的建设思路与模式,也产生了许多让人深为遗憾的“流弊”:首先,义乌城市新区的形态显得千篇一律,城市形象大打折扣;其次,这种模式,把生产与商业功能掺和到居住生活区域,现实的结果是改造后的新房子,让位给机器设施、商品货物,真正的主人不得不挤进阁楼“蜗居”;第三,新区绿化、文化设施严重受损,小区内货车装卸运输繁忙,造成环境卫生管理困难、城市交通混乱。义乌城市建设,具有鲜明的“半城市化”特征。

  更令人不安的是,广大因“四层半”改造而“进城”的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受到了影响,由于其与宜居环境的差距,也成为吸引高素质人才投身义乌创新创业的瓶颈。部分义乌本地人,千方百计到北京、上海、杭州等环境优越的城市购买房子,鼓励自己的子女到那里“安居乐业”。为什么?关键是居住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事实上,从创业环境来说,一位温州企业家曾说过:走遍世界,义乌是最适宜创业的城市。

  环境的制约,削弱对各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人才的吸引力,必然会传导到其它产业,从而影响义乌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影响到义乌国际商贸城城市品位与形象的提升,与宜商宜居宜游目标存在着巨大差距。探索走出一条城市化发展的新路子,成为义乌市多年来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严峻课题。

  2013年7月份,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立足未来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出台了《义乌市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全面启动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改造。这个政策的最大特点是,以人的全面城市化为核心,突破框框,实现多村集聚、居住产业分离、产权明确处置、农居身份转换,改变“四层半”改造模式,转向集聚建设,从而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成为义乌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重大举措。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