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老伴在药店买了两瓶药,结果店员却拿了完全不一样的两种药,现在我老伴住进了医院,这该怎么办?”昨天上午,金先生的妻子来到义乌佛堂市场监管所寻找帮助。
老金已退休在家,患有心脏病,平时要吃药维护身体。5月16日,老金在佛堂镇某药店购买心脏病药,明确告知店员他所需购买药物的名称。营业员从柜台里拿出两瓶药,老金上了年纪看不清字,没仔细核对就买了回家。
按着医嘱,老金每天3次、每次3粒服用药物,可吃到第二天时,老金却精神恍惚、身体不舒服。家人察觉出不对劲后,赶紧将他送往医院治疗。医生诊断后,叫他们把老金平时吃的药拿来看看,结果发现是吃错药了,老金吃的那瓶根本不是治疗心脏病的药。
亲属们帮老金办好住院手续后,便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消保人员了解情况后发现,老金前段时间买的两瓶药外观近似,但一瓶是盐酸普罗帕酮片,另一瓶是盐酸苯海素片,是完全不同的药物。盐酸普罗帕酮片用于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伴预激综合征者),是老金该吃的药,可盐酸苯海素片却是用于治疗震颤麻痹,以及吩噻嗪类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肝豆状核变性、痉挛性斜颈、面肌痉挛等运动障碍,一般用于治疗帕金森疾病。
随后,消保人员前往该药店,查看其销售记录和购进验收记录。消保人员看到,销售记录中写的是5月16日售出两瓶盐酸普罗帕酮片,然而核对店内的药物数量后发现,却只售出一瓶盐酸普罗帕酮片,正好少了一瓶盐酸苯海素片。消保人员查看药品的生产批号,发现这两瓶药就是这家药店的。
该药店负责人主动调取了店内监控录像,消保人员发现,这两种药在柜台里放得很近,而且瓶子大小相同、名称中都带有盐酸,柜台工作人员在取药时混淆了。
药店负责人承认,是店内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卖错药,对金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向金先生及其家人道歉,并同意赔偿医药费、陪护费、营养费总计3000元。此外,该负责人表示将开展店内的自查自纠,进一步规范药品管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所幸,老金及其家人及时发现身体异常并及时就医,未造成严重后果。
消保人员在此提醒,消费者在购买药物时一定要仔细核对药品名称、功效,并选择正规医院或药店购买。中老年消费者购买药品,必要时家人应帮忙核对,避免出现类似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