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
日前,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义乌召开“建设核心价值构建诚信社会”现场交流会。多年来,作为全球闻名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市通过诚信体系建设,让城信成为该市的金招牌。
诚信是义乌发展的生命线
义乌作为全国常驻外商最多的县级市,在2009年以前,外贸骗货逃匿案一度高发,这不仅严重干扰了诚信交易秩序,还导致不少商户“谈外色变”。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对中国城市报记者指出,义乌企业众多,难免良莠不齐,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在诚信方面要打好基础。
对此,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黄先海表示赞同。他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义乌小商品市场在初期发展阶段出现过一些假冒伪劣现象,目前诚信义乌已享誉海内外。
义乌是建设在市场上的城市。“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30多年,同时期的很多市场都消失了,义乌却能够不断壮大,说明诚信经营很重要。”“义乌购”总经理王建军对本报记者分析。
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盛秋平在上述会议做经验交流时表示,诚信,是义乌人流淌在血液里的固有基因,是义乌发展的生命线。过去,义乌“敲糖帮”“货郎担”走街串巷、鸡毛换糖,靠的是诚信;现在,义乌货达五洲、商通天下,靠的也是诚信;义乌能缔造“无中生有、莫名其妙、点石成金”的发展奇迹,成就全球最大的小商品交易市场,靠的更是众人撑起、掷地有声的诚信。经过多年的沉淀积累,诚信已经渗透到义乌的各个角落,成为义乌改革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在全国率先建立“诚信档案”
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诚信城市也不是一天就打造出来的。早在2000年,义乌就开始将信用监管作为新型市场监管理念和方式进行长期探索和实践。
诚信是一个难以量化的名词,但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却是直观的数据。例如,义乌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模式,并发布全国首个监测市场信用波动情况的指标——义乌市场信用指数。经营户的每一笔买卖都会被评价、分解和累计,构建起以信用指数、品牌培育、质量监测为链接,以知识产权保护、人民调解、合同履约、经营者自律机制为保障的信用监管大平台。这套模式推行以来,义乌市场经营户违法率下降了2/3,客商满意率达97%。
在义乌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朱建富看来,十余年的探索成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平台为基础,信用指数、品牌培育、质量监测三大中心为链接,知识产权保护、人民调解、合同履约、经营者自律四大机制为保障的市场信用体系”。
针对外贸骗货逃匿案,2009年9月,义乌市公安局经侦大队与义乌商城集团合作开发了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及经济案件预警平台。截至2016年5月初,该平台累计将义乌6万多家商铺、7000多家公司纳入诚信监管范围,累计收到失信举报3800多次,共为商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6亿元。
诚信建设是义乌以及中国商贸经济向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黄先海认为,在这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自2007年7月起,义乌法院知识产权庭成为浙江省首家开展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审合一”审判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的法院。从2009年7月起,该院又成为全国首个试点审理部分专利纠纷案件的基层法院,可管辖诉讼请求或争议标的金额在人民币500万元以下的9类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纠纷案件。
诚信制度吸引6万商家入驻
随着互联网经济兴起,诚信文化在电子商务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对一个城市来说,诚信很重要,‘义乌购’也非常重视商业诚信。”5月24日,王建军在贵阳举办的“数博会”期间表示,一个地区的诚信基因能够推动商业发展。
“义乌购”依托于义乌实体市场,服务于市场。“有了义乌购后,诚信体系线上线下融合,进一步推动诚信体系建设。”王建军指出,“义乌购”除了将义乌市场搬上网之外,还建立了以网上营业执照为中心的诚信体系。
去年3月,“义乌购”平台颁发全国首批网上商户营业执照。客商不仅可以在实体店铺看到各个经营户的信用商位评级,也可在“义乌购”平台上查询信用记录。同时,义乌在全市建立电商企业信用档案,对虚拟市场分类监管。“诚信制度能够吸引更多的买家和卖家,义乌购有6万家商家入驻。”王建军说。
在义乌,不管线上线下,诚信记录互联互通,诚信交易保障体系可管、可控、可溯源。
2015年7月,义乌市获批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成为唯一一个入选的县级市,这标志着义乌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今年1月9日,义乌设立“诚信日”,以后每年的1月9日将是义乌城市的“诚信日”,寓意“一言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