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镇街 正文

楂林一村党支部书记陈德胜:当书记就是要为村民致富增收

发布时间: 2016-06-03 09:13:26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胡木水

  中国义乌网6月3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胡木水)走进楂林一村,只要提起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德胜的名字,很多村民都会说:“他是一位‘富民书记’,一心扑在了村里的公益事业上。”陈德胜也坦诚地说:“共产党员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就是要想方设法让村民致富增收。”

  流转土地,村民有了养老保险

  楂林一村共有520户,村民1340余人,外来建设者2000多人。

  陈德胜2008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陈德胜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抓的是土地流转。听说村里要进行土地流转,身边朋友提醒陈德胜“这项工作涉及家家户户的切身利益,很容易得罪人,别弄个吃力不讨好。”陈德胜对朋友的提醒只是表示感谢。

  2009年,楂林一村仅380亩左右农田。陈德胜力推全村土地流转自有他的想法———为全村村民交上养老保险。

  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陈德胜首先统一了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的意见,接着采用“先易后难”法做农户思想工作。“当时,我们分步推进:第一步,由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与农户签订协议,完成的数量并不多;第二步,将所有未签订的农户名单列出来,然后由村两委干部各自选择容易做通的农户,最难的留给我和村委主任,这一步完成的数量较多;第三步,村两委干部集中统一,挨家挨户合力做剩余的40位农户的思想工作。经过1个半月的共同努力,最后这批农户只剩2户不愿流转土地。”

  事实证明,该村土地流转后,确实为村民带来了不少好处:一是可以给参加流转并符合参保条件的村民交上养老保险;二是农户流转土地后每年每亩都能取得500元收入;三是减少土地抛荒现象,让土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为全村“旧改”打下良好的基础。

  坚持“三公”原则完成两批“旧改”

  全村99%以上的农户实行土地流转后,陈德胜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完成全村住房特困户安置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两批共72户的“旧改”。

  2010年,该村在实施第一批“旧改”中,村两委干部在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条件下,借鉴我市“旧改”先进村的经验,严格控制用地指标,因地制宜地制订出“老人与子女合并成一个大户的《旧村改造实施细则》,统一实行每户108平方米的标准,大小户之间的差距,采用经济杠杆来平衡。不仅如此,被列为“旧改”的农户,一律先拆除旧房再落实新地基。此举,为该村之后的“旧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1年,楂林一村用同一政策完成了第二批12个农户的“旧改”。

  陈德胜告诉记者:“下一步,村两委正在谋划已拆除旧房所腾出的空地,安置第三批村民‘旧改’。第三批安置后,又可拆出一些空间,去安置第四、第五批村民‘旧改’……最终逐批完成全村‘旧改’。”

  带领村民找项目增收致富

  去年夏天,陈德胜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遵照上级“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号召,在村边的湖里塘水库大坝下,组织村民集资250多万元资金,用两个月就打造出了一个“漫谷乐园”嬉水旅游项目。

  “漫谷乐园”总投资300多万元。除了机械设备、材料费、聘请的老师工匠工资外,其余工作人员都是入股村民。陈德胜介绍说:“预计今年年底,‘漫谷乐园’就能给村民们发放红利。”

  改造蔬菜市场,促进民生美化环境

  这几年去过楂林一村的人都知道,楂林大桥桥面和大陈江两岸江滨摆满了以蔬菜为主的摊点,环境卫生和大陈江江水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开车进出村庄更是一件难事。

  随着我市“五水共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陈德胜与班子成员统一思想认识,决定对村里的蔬菜市场进行改造。

  说干就干,去年该村共投资130多万元,对老的集市用钢架结构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蔬菜市场,吸引了原摆放在楂林大桥桥面和大陈江两岸江滨的蔬菜摊点进场经营。

  此举,不仅规范了蔬菜市场的经营秩序,还有效解决了进出村难的交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大陈江楂林一村段两岸江滨更为整洁,江水更为清澈干净了。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