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6月5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谭祉潇)“创新发展义乌经验 干在实处勇当标兵”主题实践活动正在我市轰轰烈烈开展。近日,市人力社保局组织工作人员前往杭州未来科技城和青山湖科技城,学习借鉴人才引进、人才服务方面的先进经验。
未来科技城:搭建全方位的服务平台
杭州未来科技城筹建于2010年,是浙江省委为贯彻国家人才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而创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定位为科技资源充分集聚、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公共服务便利优质、创业创新高度活跃的人才特区。现已成为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重点联系的四个中央企业集中建设人才基地和未来科技城之一。
“科技城建成以来,管委会深入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以‘引才、育才、服务’为工作重点,打造人才高地。截至2015年底,我们新增海外高层次人才600名,累计达到1832名;新增‘国千(国家千人计划人才,下同)’、‘省千(浙江省千人计划人才,下同)’51名,‘国千’总量达86名,‘省千’总量达115名,增幅和总量均居全省第一。同时,累计引进海归人才创新创业项目483个。”杭州未来科技城管理委员会人才事务科科长孙达介绍道。
谈起未来科技城人才工作的蓬勃发展,孙达说:“人才引进方面,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分别是夯实招才基础、加大海外引才力度、完善人才项目评审和办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据了解,在人才库的建设上,杭州未来科技城不仅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方式着力打造未来城自己的人才库,更借力各类平台聚才优势,联合举办引才活动。在过去的一年里,未来科技城与杭州市科协合作,成功举办第十届海外英才杭州项目对接会,与近百名来自美、法、德、加拿大等国家的物联网、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领域的海外优秀人才进行了项目交流对接;同时,积极深化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合作,其中,注册资金5000万元、拥有一批高端人才和技术核心的浙江北斗航天卫星导航公司已经落户未来科技城。
在人才的服务方面,孙达说:“管委会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培育中介服务、做好常态服务等工作,提高了人才在未来科技城工作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据悉,2015年,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协助110个项目完成工商注册,落实办公场地,并新增人才公寓入住400余户,同时建立海归人才房QQ群,及时解决人才疑问,多渠道实时发布人才租房及补助相关信息。除此之外,还组织成立“未来科技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成立夜跑联盟、服务者联盟等,组织未来科技城高层次人才参加创业故事会、西溪赛龙舟等活动,增进了人才彼此间的沟通。
青山湖科技城:打造高标准招才平台
青山湖科技城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由省、杭州市、临安市三级共建。科技城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研发区、产业化区、现代服务和综合生活配套区以及生态休闲区四大功能区,重点发展智能装备、网络和信息安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
坐落于杭州二环线内、国家级生态城———临安的青山湖科技城,在生态和区位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此之外,科技城内还拥有浙江农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杭州公路技师学院等学府,可作为青山湖科技城发展后备人才的基地。
据介绍,青山湖科技城在人才引进方面坚持宁缺毋滥的理念,高标准推进招强引优工作。目前累计引进大院名所、企业研发中心和高校46家,“大好高”产业化项目42个。同时,青山湖科技城更注重招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推出了以高端创业项目“四个600万”为核心的引才政策,累计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15个,引进副高及以上人才2100多名,其中“国千”、“省千”人才31名。以创投基金、风险池基金、种子资金为重点的科技金融体系正在加快建设。经过五年的建设发展,青山湖科技城已经成为全省科技创新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青山湖科技城之所以如此吸引高层次人才,与青山湖科技城的人才扶持政策不无关系,“原则上,我们引进的人才必须是有3-5年海外工作经验的硕士及博士,经过严格筛选后,根据6个级别分别给予50万-600万元的扶持资金。”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晓云介绍说,人才引进后,人才服务的各项配套也会同步“高大上”起来。例如,总投资达100亿元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将于2017年建成投用,并为高端人才配备了全省最大规模的高档别墅群。
人才助推城市转型升级
通过实地“取经”,市人力社保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两座科技城通过高端平台的打造,在人才招引、人才服务工作方面都展现出了高水准、高质量,我们不仅要学习借鉴两座科技城的工作,更要创新吸收。
近年来,我市坚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创新人才集聚举措,抓实抓好招才引智工作。为拓宽招才渠道,人力社保局一方面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和人才中介机构的作用,组织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一方面通过开展一些高层次对接活动,力促海内外专家及其高端项目“牵手”义乌。今年前4个月,我市已组织各类招聘活动45场次,为全市2852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人才招聘服务,引进各类人才7600余人次。
除了在人才引进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外,政府部门还切实帮助人才解决住房、子女就学等后顾之忧,让人才“落地生根”。在这一方面,近年来我市推出了包括工资福利待遇、住房保障等在内的一系列人才政策。这其中,住房保障首当其冲。2014年8月,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才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等三个政策性文件,全面启动人才住房保障工作,在2014年与2015年,我市已累计兑现人才保障房补助521人,政府兑现购房补贴达2.126亿元。
当前,全市上下正高举改革大旗,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强力推进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在这个传统发展模式急需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迫切需要各路英才参与整个过程,投身到“改革发展再出发”的历史使命中来。义乌这片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热土,正向各类人才张开热情的臂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