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街道作为农村雨污分流示范村创建的试点单位,在市五水共治办、水务公司等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用了不到万元解决了以往几十万都解决不了的“老大难”问题,将晴雨天污水流量这一核心指标从原先超标的1:3至1:6,控制在如今的标准值(1:1.2)以内,并且10个试点村的污水管网整改工作全部完成。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城西街道再一次以自己勇为践行和大胆创新为这个经验做了一次最好的注脚。
15天雷厉风行整改初见成效
今年4月,城西街道组织了由街道工作人员、排水公司绘图员、经验丰富的老村民、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组成的工作队,分成四组挨家挨户走访调研。不到半个月时间就顺利完成了10个试点村的污水管道走线和相关农户标图绘制,为农村雨污分流调查摸底和问题的查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由于农村污水管网的整改单个工程量小、涉及面广、施工环境复杂等因素影响,许多施工方都不愿意施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既然别人不愿干,那就自己上,直接把工作队变成了施工队,并请具有专业资质的上海荧峰公司进行指导和技术支持,“洋法护航、土法上马”,专业和经验相结合,技术和人工相结合,查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就这样,15天雷厉风行的整改,试点的各村基本整改完成,每一个参与其间的工作人员都大大松了一口气。
数据分析查问题
好景不长,5月2日,市排水公司提交了一份《关于城西街道试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结论显示:已经完成整改村的晴雨天水量比依然达到了一倍以上,有些村甚至达到三倍以上的高值,仍远远超出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的委托接管1:1.2标准。
怎么办?工作人员决定进行一次水源的检查和测算,让数据说话。5月5日,工作人员们来到吴坎头村,经专业部门测算,平均积水深度约1cm的情况下,雨水通过污水井盖的缝隙及拉盖孔流入污水管网的流量,每个井盖每小时的雨水量达1吨左右,这就是雨水天污水管网水量剧增的问题所在。
不到5元的“EVA”解决问题
面对实际问题,全体工作人员来了一场头脑风暴。用胶水堵住缝隙、抬高井盖、在拉盖孔上面加个塞、井盖上面再铺一层膜……最终,从成本、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多方对比后,大家认为在井盖下面垫一层塑胶一样的密封垫,以阻止雨水的流入!
但接下来问题是选材,软橡胶密封效果好,但太软,开一次井盖就掉一次;橡胶太硬又影响密封性。通过查找和了解,工作人员终于发现一种叫“EVA”的材料很符合要求。
经过尺寸丈量、厚度筛选、软硬比较、颜色的适合等要素检验,最终选定厚9mm、长59.5cm、宽59.5cm黑色高泡EVA片。5月7日,试验再次进行,一个小时过去了,晴雨天水量的测算小于1:1.2!
一块价格5元不到的EVA片,开辟了一条农村雨污分流的新路径!
“创新”背后的好处
城西街道的“创新”做法不仅效果好,而且好处多:
一是投资少。过去要解决路面窨井雨水流入的问题,大多采取的是抬高的方式,抬高一处的费用约200元左右,且破坏道路表面。而如今,每处只需要垫一块价格5元的EVA片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是效果好。窨井都留有缝隙及拉盖孔,积水容易变臭,且滋生蚊虫。通过EVA材料进行密封,不仅防水,还能防虫防臭。
三是老百姓评价高。过去抬高窨井盖破坏路面,且修复率很高,对道路交通存在一定影响不说,还给百姓留下了“反复施工”的不良印象。如今,每个窨井垫一块EVA材料,不仅施工过程简单,还不破坏道路表面,十个试点村的老百姓都给予了一致好评。
●短评
为“城西创新”赞一个
如何做好基层工作?基层工作可不可以创新出新?城西街道的干部给了一个最佳答案。
做基层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雨污混流的问题一直都存在,在这次如何破解雨污混流难题的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沿着问题顺藤摸瓜,找出形成问题的各种原因。
做基层工作要坚持用事实说话。在判断雨污分流的工作中,晴雨天水量的测算值是一个关键性的数据,假如没有数据测算,无法判断雨污分流工作是否已顺利完成。在这次工作中,他们充分运用了数据测量,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原来的1:3-1:6,到最后的1:1.2,白纸黑字的数值变化就是成效。
做基层工作要依靠群众力量。“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任何时候,人民群众都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这次的工作开展,从一开始的挨家挨户走访,摸清每个村的底数,到画图纸出方案,找出每一个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充分发挥了村一级组织的作用和群众的力量。
做基层工作要一抓到底。基层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从没有施工队愿意来施工到工程完工后测算值仍超标3—6倍,他们始终没有一丝“将就”的想法,充分发扬了“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扎实作风,问题发现一个,我们解决一个,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卢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