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伊朗的“老男孩”哈米,浓眉大鼻,硬朗健壮,中文说得很棒。在义经商十多年的他,如今已经真正融入到了义乌这个“大家庭”。
哈米身上的标签很多:义乌第一家由外国人创办并拥有进出口权的外贸公司负责人、社区消防安全宣传员、会说6国语言的社区“老娘舅”、义乌十大好人等。“去年,我在义乌买了房,真正在这里安家了。”哈米笑着说。
南下义乌寻商机
哈米的公司位于时代广场,面积不大,但从窗台望出去,能够鸟瞰大半个义乌。
来义乌之前,哈米在中国的落脚点是北京。2003年,20岁出头的哈米离开家乡来到了中国。“当时做出离开家乡的决定,我鼓足了勇气,现在回头想想,真的应该感谢当年的自己,要不是那个时候的坚决和果敢,就没有现在的生活。”
因为生意上的来往,在北京居住的几年里,哈米几乎每个月都要来一趟浙江,到杭州、义乌等地采购货物。虽然待在义乌的时间不长,但义乌的发展速度却让他吃惊。“我记得刚来义乌的时候,它还是一座小城市,印象最深的是街上的出租车特别少,到了晚上基本打不到车,只能靠步行。可每次来义乌,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一次次的往返,一次次的惊讶,哈米逐渐萌生了来义乌发展的想法。
2006年,哈米向妻子和朋友提出了到义乌发展的想法,却遭到了大家的质疑。“那时候我身边的朋友都不明白,为什么在北京待得好好的,要去义乌这座小城发展。他们都劝我放弃。虽然义乌和北京相比,确实很小,但它爆炸式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最终,哈米说服了一众投反对票的亲朋好友,南下义乌寻找商机。
2007年,哈米成立了义乌市第一家由外国人创办并拥有进出口权的外贸公司。对此,他很是骄傲。哈米说,为了成立公司,自己前前后后跑了整整8个月时间。在北京、杭州、金华、义乌四地奔走了多次之后,终于拿到了营业执照。
十多年的打拼,哈米的公司已在中国、伊朗、法国的多个城市开展业务,同时也扩展到了北美洲等地区。每月,仅地面砖一项业务他就要向伊朗国内发出50个集装箱。
业务做大了,怎么把货物顺利地运出去?这一直是哈米头疼的事儿。
今年1月28日,载着义乌小商品的首趟“义乌—德黑兰”货运班列从铁路义乌西站启程,奔赴伊朗首都德黑兰。这一国际货运班列的开通运营,给哈米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哈米说,这是中国首列开往中东地区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也是义乌继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后,又一趟开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货运班列。“今后,发往伊朗的商品可以搭乘这一班列直抵德黑兰,省去了不少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运输速度。”哈米激动地说,接下来会从国外引进铁矿石等原材料,然后在中国加工再出口。
融入义乌大家庭
“在义乌做生意并非只为了赚钱,既是为了过上好日子,更是为了一份事业。人如果一辈子碌碌无为,会老得很快,我不喜欢这样。”哈米对生活的态度,有其天生的性格特质,也与义乌各地商人集聚、快节奏生活不无关系。
目前在义乌有300多名伊朗人,大家如果遇到问题都会来找哈米,小到买IP电话卡,大到申请注册公司。哈米常常和朋友说,我们选择在义乌生活,就要学会适应这里的生活方式,融入这里的生活圈子。
哈米现任义乌伊朗商会会长,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伊朗人在义乌更好地创业生活。在哈米牵头组织下,商会与义乌30多名律师进行合作,定期开展免费法律援助,并建立微信朋友圈,实时解答伊朗人在义碰到的法律问题。
为了更好地融入义乌,会多国语言的哈米当起了社区志愿者,定期参与社区的治安、消防巡查,积极参与调解。社区居民与租住在此的外国人碰上语言不通时,他都会热情地充当翻译。因为这份热心肠,哈米成了社区的居民议事会成员,还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今年的两会。
在哈米看来,参加公益活动不仅帮助了别人,还能交到很多朋友,有助于自己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前不久,世界商人之家成立,哈米跻身行动委员会,还加入了相关微信群。“它把在义乌的各国友人都集中在了一起,让我们相互认识、相互了解,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合作平台。微信群的建立,为我们增添了一个互动平台,可以随时咨询行政事务等。”哈米希望世界商人之家各种规章制度能够更加完善、机构更加健全,真正让大家在这个组织中受益。为此,他积极参与到世界商人之家的活动中,与会员们一起从事公益活动。
与此同时,在今年的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上,哈米组织了10余家伊朗优质企业参展,带来了纯天然手工红花、造型精美的波斯地毯、原汁原味的蜂巢蜂蜜等伊朗特色商品,并参加世界商人之家万国巡演,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伊朗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