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上方和四周边沿的木雕彰显奢华
镂空雕刻的精美牛腿
中国义乌网6月16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陈金花)倍磊有“十七祠堂十八殿”之说,古建筑之多是倍磊古村的一大特色。以仪性堂为代表的一批古建筑,恢弘大气,雕刻精美,金相玉质,宗族文化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效顺堂位于倍磊四村后仑堂12号,紧邻仪性堂,是用仪性堂余下的材料建成的。虽然在面积、规模和气派上不能与仪性堂相提并论,但它的构造、设计、雕刻、用材等方面并不逊色于仪性堂,在倍磊众多古建筑中也算得上是佼佼者。
日前,我们在佛堂镇志办工作人员陈江彬的带领下,穿梭在倍磊街如鸡肠般的小巷中,不知道走了多久,随着陈江彬一声“到了,这就是效顺堂”,一座墙面斑驳、青苔横生的旧宅子出现在我们面前。
展示幽深岁月的沉寂与沧桑
与四周或白墙黑瓦,或高大时尚的楼房比起来,效顺堂就像一位老态龙钟的老人,正孱弱地呼吸着现代文明的气息。不过,虽然历经一个又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它依然顽强挺立,于200多年后的今天,向守护她的后人们展示着那刻在岁月里的沉寂与沧桑。
据陈江彬介绍,效顺堂坐东朝西,为前后两进三开间,南北厢房的二层楼四合院,内有天井一个,共有房屋18间,占地面积为450平方米。
仰头细观前进门厅外墙,只见明间辟有随墙式青石库门,门头上方叠有砖头,上有菱牙子砖叠涩出檐,门额及左右日月牌均被石灰涂抹,门额上的几个字已无法辨认,而日月牌上的一部分石灰已脱落,露出里面精美的石雕壁画,似乎在向世人叙述当初的奢华和荣耀。
中间那两扇古旧的木门紧紧关闭,我们只得从一侧偏门进入。像许多年代久远的古宅一样,侧门的木长廊深邃而狭窄,处处散发着岁月的尘迹。这时,两块钉在木墙上的门牌号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两块牌子都是深蓝底白色字,上面那块从右往左用繁体字写着“义乌县第二区倍磊镇倍磊街第八七号”,门牌周边有多处锈蚀痕迹。陈江彬说,这是早期的门牌号,不知道是清朝的还是民国的。下面那块门牌号写着“后仑堂12号”几个字,显而易见是现代的。
效顺堂格局规整,空间宽敞,造型美观,用材粗大。门厅、大厅的梁、檩、牛腿、雀替以及门窗都布满雕刻,题材涉及瑞兽、祥草、飞禽等,寓意着房主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屋顶上方和四周边沿的木雕,更加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只是在时光的镌刻中,这些雕刻都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效顺堂后进有3间堂屋,均为穿抬混合结构,廊柱施牛腿支承重檐,牛腿雕有狮子戏球、鹿衔灵芝等图案。“鹿”与“禄”谐音,寓意宅上进禄。南北厢房各五间一弄对合,前廊部位用花窗槅扇。
一砖一瓦似乎都隐藏着故事
这座老宅虽然几经风雨,有些地方也已破败,但院内却绿意盎然,一派欣欣之态。天井里种满了花花草草,而扎根于其中的一棵香樟树高大挺拔,直冲云霄。阳光从天井上空落下来,柔柔地洒在树木花草上,使得这里的草更绿,花更艳。天井里长满青苔的青砖、石块及随意堆放的盆盆罐罐,在我们眼里似乎都隐藏着故事。
效顺堂建于清乾隆年间,由倍磊振六百九十四公道懋公建造。据义乌倍磊陈氏宗谱记载:道懋公生五子,其中第四子早逝。他建成仪性堂后,又率儿子用余下的料建成效顺堂和花厅。建好后,年长的两个儿子就住在了效顺堂,年少的兄弟俩住进了花厅,现花厅已被大火烧毁荡然无存。
现在的效顺堂一半为朱姓住户,另一半为陈姓住户,只是两家住户都已非原住户道懋公的后代。据说景字辈兄弟俩赌博成性,卖掉了所有的家产,也包括父辈分给他们的房屋。
据住在北厢房的朱大爷回忆,当年他的太公朱金为娶倍磊富家女陈氏为妻,朱金为家住毛店丫溪,虽然朱家在丫溪也算是上等人家,有山田数百亩,但比起陈家却要逊色得多。陈氏嫁给朱金为后,不愿到丫溪居住。父亲对这个女儿疼爱有加,就把北面的半厢房拔给女儿居住。从此,朱家五代都在这里居住,直到朱大爷的孩子们在外面建起了新房,而朱大爷和妻子则仍然守着他太公留下的老房子。
朱大爷说,几十年来,不断有人找上门来,出高价买这些木雕。他每次都坚决拒绝,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出再高的价也不能卖,要好好的保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