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让爱回家 义乌市救助管理站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16-06-28 11:03:38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杨霄

  “回家的路,拍一拍肩上沾染的尘土,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回家真的幸福……”刘德华演唱的歌曲《回家的路》不知打动过多少人的心。

  6月19日是全国第四个“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在站寻家,让爱回家”。

  义乌市救助管理站每年接收近3000人次的救助对象,大多数要求救助的人员,经核实后都能够及时安排返乡。每年在救助管理机构救助的人群中,有不少是疑似走失的老年人、未成年人和精神、智力障碍人员。由于这些人员大多无法提供准确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给查询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义乌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通过DNA数据采集、口音分析、异地交流问询、公安协助查询、寻亲公益组织协助等方式,千方百计帮他们寻找家人,同时给予细心的照料。

  救助站来了母子三人

  4岁的涛涛、6岁的圆圆随母亲牟女士暂住在义乌市救助管理站。牟女士是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来到义乌打工,先是和一名男子生下女儿圆圆,之后与此男子分开;然后又与一男子生下了涛涛。但随后她独自带着圆圆和涛涛开始流浪的生活。2014年10月被送到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通过多种方式确认了牟女士的户籍所在地,联系当地救助站,她符合条件被遣送回老家,但两个孩子因为户籍问题成了“黑户”。她不愿意和俩孩子分开,三人只能暂时滞留在救助站内。

  姐弟俩和妈妈一起暂住在救助管理站。

  牟女士帮涛涛换衣服,涛涛做出超人的姿势。

  6月22日,记者再次去看他们姐弟俩时,牟女士正拖着地,她算是个心灵手巧的女人,几平方米的小屋子被打扫得一尘不染,还给孩子一人做了一顶具有民族风的布帽子,屋子中间挂着她自己制作的风筝,地上摆着还未完工的纸板挖掘机,看得出她很疼爱这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在床上玩闹着,记者把几本图书送给姐弟俩,他俩特别高兴,手舞足蹈地说:“谢谢阿姨,谢谢阿姨!”

  圆圆翻开汉字描本,指着上面的字说:“一、二……这是‘个’字。”圆圆、涛涛聪明活泼,也很懂礼貌,小小年纪自己的名字已经写得很好。而牟女士总是低垂着眼睛,不苟言笑,不愿和人沟通。

  为了帮助孩子找到父亲,救助管理站在公安局等部门的支持下,采集了孩子的DNA,并录入民政部的全国救助寻亲网。

  记者札记:眼看着两个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孩子的父亲不知所踪,圆圆和涛涛的户口落实不了,寄居在救助站不是长久之计。衷心地希望孩子俩的户籍能早日解决,母子三人可以早日踏上回家的路,开始新的生活。

  渴望回家的小龙

小龙坐在树荫下想念家人。

  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当天义乌的天气又闷又热,记者一大早来到义乌市救助管理站,小龙独自坐在树荫下的石凳上乘凉,当记者提出给他拍照,他立马扬起了笑脸。

  义乌市救助管理站负责人王春峰告诉记者,16岁的小龙有智力、言语障碍,肢体也有残疾。他们通过小龙身上的残疾证,联系上原户籍所在地的救助站。当天晚上将安排工作人员陪小龙返回原籍。

  晚上9时许,义乌市救助管理站办公室主任李玲和两位工作人员来到义乌火车站,一起陪同小龙前往原籍所在地的救助站,再由当地救助站送他回家。当晚小龙看到记者,立马笑起来,指着记者含糊地说:“我认识你。”他穿了一件绿色T恤,背着一个大书包,救助站工作人员考虑到小龙的身体情况,好几次提议帮他背包,他都拒绝了。记者问他:“你这包里装了什么宝贝,非得要自己背。”他笑着说:“衣服。”一晚上小龙都特别兴奋,因为他特别渴望回家,下午洗了澡,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裤,眼睛里闪着光,话也多了许多。他一会指指天上的月亮说,月亮;一会又指着义乌站牌说,义乌。问他回家高兴吗?他点点头,一摇一摆地追着火车跑,身边的工作人员也跟着他跑起来,安慰着说:“慢点慢点,赶得上火车。”最后,在义乌火车站派出所民警张子欣的协助下,小龙顺利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踏上归途的小龙满脸笑容。

  记者札记:送走小龙后,记者抬头看天,月亮又大又圆,心中感到一丝温暖,家是爱的港湾,离家在外的游子,最想念的就是家人,希望这个世界不会再有分离,让爱回家。

  孙儿,奶奶等你回家

  在义乌市救助管理站的信息栏里贴着寻人启事:1996年出生的义乌市江东街道东上村村民王仍健从2015年12月出走至今未归。

王仍健仅存的几张小时候照片。

  王仍健耳聋又有痴呆,5岁时爸爸去世,妈妈改嫁。不喜欢与外人沟通的他与奶奶住在一起,父亲的兄弟王奇材、王奇标一起帮着照顾他。王奇材回忆说,王仍健在2011年出走过10多天,是廿三里派出所发现的。2014年出走10多天后是自己回来的。2015年12月的一天,村口在拆房子聚集了好多人,他跑过去凑热闹,然后就再也没回家。家人在附近找了个遍,还印发了100多张寻人启事。通过警方的监控,发现他在磐安、东阳横店一带出现过。

  记者来到王仍健奶奶住的房子,这是一间下雨就漏水的土房。因为王仍健在徐村、下傅那边读过小学和一年初一,对那边比较熟悉,以前都会去那边捡塑料瓶回家卖,有时也在家做点来料加工。

  王仍健是奶奶的心头肉,王奇材说,去年王仍健走失后,奶奶哭了整整一个月,患有老年痴呆的奶奶,只要意识清楚时,就会出门寻找孙子的踪迹。

  记者札记:如果你有看到王仍健,请与义乌市救助管理站联系,家里84岁的奶奶正在等他回家团聚。

一些无法提供准确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的受助人员,还在等待回家之路。

  (部分素材由义乌市救助管理站办公室主任李玲提供)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冯丽敏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