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朱火燃其中,青烟扬其间 丁雄斌:遍走天下,只求一炉

发布时间: 2016-07-01 11:05:30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周律江

  “四坐且莫喧,听我歌一言。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朱火燃其中,青烟扬其间。从风入君怀,四坐莫不叹。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这首汉代无名氏所作的诗句,既朴实地表达出作者对铜香炉的喜爱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铜香炉的悠久历史。

  在国内收藏市场,铜香炉似乎一直在扮演“冷门”藏品的角色。它真正引起大众收藏者的关注,也不过十多年的时间。然而,在义乌收藏者中,丁雄斌的藏炉史已有二十多年,所收藏的百余件精品铜香炉,使其在国内炉友圈里名声颇显。

  初识铜炉

  在孤独中自娱自乐

  在义乌收藏品市场,丁雄斌的“德云雅集”店铺是炉友们经常聚会、相互鉴赏藏品的场所。即便炉友空手而来,店内橱柜上展示的各种铜香炉也能够让他们饱一饱眼福:冲天耳炉、蚰龙炉、鬲式炉、索耳炉……古朴雅致的气息扑面而来。

  “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相比周边的人还算不错。那时候家里有一些流传下来的老东西,尤其是长辈礼佛,看得多了,对铜香炉也就有了兴趣。”丁雄斌介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自己能够赚钱了,便开始有意识地收藏各种铜香炉。

  因为起步较早,当时关注铜香炉的收藏者并不多,丁雄斌从周边县市时不时能收到一些铜香炉,价格在百八十元不等。

  “那时候收到的精品香炉很少,但好在几乎没有假冒或仿冒的。如何判断、确定一件炉的历史,才是大难题。”丁雄斌介绍,当时没有互联网,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的专业书刊可供查阅,身边也没有人藏炉,没办法和他人交流,所以,和铜香炉有关的任何知识都要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印证。

  丁雄斌坦言,刚开始收藏铜香炉的那段时间,有时候会感觉非常孤独。一些认识的人,因为对他的收藏行为不理解,还会经常“打击”他,说些类似“这后生不想着存钱买房,只知道乱花钱”的话语。但当自己关起门来,独自把玩着一件件制作精美的铜香炉时,心里总会有一种满足感。

  在孤独中自娱自乐,一晃就是二十多年。

  潜心寻炉

  遍走天下只为找一好炉

  作为实用器具,铜香炉的历史颇为悠久,用途也颇为多样,或用于熏衣、熏香,或用于陈设体现身份,或敬神供佛礼拜天地……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宣德炉。

  据称,明代宣德皇帝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责令工匠参照定、汝、官、哥、均等名窑瓷器的款式以及《宣和博古图录》等史籍,利用进贡的一批铜料制造香炉。因为材料搭配和制作工艺独特,铸出的铜香炉色泽晶莹、温润,开创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宣德炉几乎成了铜香炉的通称。

  “宣德炉的造型可谓浑然天成,炉身的线条柔和地表达出丰富的细节,整体看去,沉稳大气且不失精致柔美。可惜的是,因为朝代更迭、战争等历史原因,能够流传下来的宣德炉已经寥寥无几。由此,一些后世仿制的铜炉,尤其是官仿官的铜香炉,成为多数炉友追求的目标。”丁雄斌介绍,像明代后期和清代康、雍、乾时期铸造的精品铜香炉,也极具收藏价值。

  二十多年来,丁雄斌为了丰富自己的藏品,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从大城市的收藏市场、古玩商店,到偏远地区的集市地摊,虽然结果往往是失望而归,但只要偶有所得,那份惊喜和激动就足以洗去所有奔波的疲惫。

  玩炉久了,丁雄斌在圈子里的名声也愈传愈广。“不敢说朋友遍天下,但在国内炉友群中,这些年来的确交到了很多好朋友。”丁雄斌介绍,为了让外地炉友能了解义乌,也为了让本地炉友能接触到国内一流的藏炉大家,在盛世收藏网和朋友们的支持下,将于今年10月中旬在义乌举办盛世收

  藏网第九届全国炉友会,目前该活动已经在积极筹备当中。

  新人玩炉

  翻万卷书不如拜请良师

  近十多年来,铜香炉被越来越多的收藏、投资者所关注,与其逐渐走高的身价有很大关系。2003年,一件由“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提供的宣德炉,在一场私人珍藏拍卖会上拍出了一百多万元的高价,数倍于当时的市场价格。此后,各大拍卖公司陆续拍出一批价格高昂的精品铜香炉。自此,铜香炉的收藏、投资群体快速扩大。

  不过,对于初涉铜香炉收藏的新人,丁雄斌建议的是“翻万卷书不如拜请良师”。

  丁雄斌认为,现在资讯的传播已经非常迅捷,只要点点鼠标就能查阅或网购到各种和铜香炉相关的信息和刊物,但对新人来说,最大的短板是很难接触到真正的精品铜香炉,理论知识再丰富也不具备实践能力。然而,当新人找到一名良师以后,就会有不少机会接触圈内的炉友,甚至是收藏大家,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铜香炉,慢慢培养眼力,增进书本以外的收藏知识,这是一条介入铜香炉收藏的“捷径”。

  另外,新人在学习铜香炉的收藏知识时,应该视自己的经济实力,尽量树立起精品意识,宁可只买一件精品铜香炉,也不要买一大堆价格低廉的“工艺品”。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冯丽敏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