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煎饼、捧着豆浆挤公交车,想必不少上班族是经常这么干的。封闭的车厢内,散发着卤蛋味、包子味,各种怪味儿掺杂在一块,让乘客不闻都不行。难怪有网友在网上诉苦:“一大早坐公交车,就要忍受各种包子、馅饼味,开车堵,坐公交吐,求求你们别在公交车上吃东西啦。”
【网友亲历】
质问乘客多管闲事
近日,网友“卧龙”在义乌稠州论坛上发的一则有关公交车上吃早餐的帖子引起网友热议。
7月20日早上,在廿三里街道到义乌城区的301路公交车上,两个年轻女子从青口宾馆停靠站上车,其中一名女子正吃着热腾腾的酸辣粉。
因为车上开着空调,不一会儿车厢里就充溢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坐在女子旁边的一名小伙子实在忍不住,就叫她不要在车厢里吃这么难闻的早餐。
谁知女子不但不接受,还与她的女同伴一起劈头盖脸地对着小伙子责骂,质问谁规定车上不准吃早餐了,他这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两名女子的行为,顿时引起周围乘客的不满和谴责,谁知女子还不以为然。后来在公交车司机的劝说下,女子乖乖地下车把吃剩的早餐扔在路边的垃圾箱。
“前两天坐公交车,一个女人捧着一碗粥,一看有座位就要去抢,结果粥洒了,泼到我的身上,真是糟心。”网友“盛开的花”也曾遇到类似的事情。
该网友说,自己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做生意,每天早上都要乘坐20路公交车前往市场。“早高峰时乘客很多,好不容易挤上车,还要闻车内混杂的各种味道。”
【七嘴八舌】
希望大家“管住嘴”
昨天,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网友。大多数人认为,公交车作为公用的交通工具,不是供人就餐的“移动食堂”,一旦有人吃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整个车厢都非常难闻。
网友“卧龙”说,谁都有匆匆忙忙的时候,尤其上班高峰期很多乘客来不及吃早点只能在车厢内解决,此事似乎不必上纲上线,扣上不文明或者不道德的帽子,但反过来说,车厢是一个公共场所,既然是“公共场所”,每个乘客就必须尊重它的公共属性。
“有些上班族为了赶时间,在车上解决早餐,这样看似方便,其实很不卫生。”网友“古牧”认为,上班高峰期来往的人多,食物也容易沾染细菌,加上在车上吃东西又急又快,也不利于消化。
当问起坐公交车时最怕其他乘客吃啥食物,答案五花八门,其中最招人恨的要数韭菜馅包子。多名网友说:“闻到韭菜馅的包子味就想下车,还有生煎馒头,特别腻,一车的味道。”
【公司回应】
公交车禁食操作难度大
对于在公交车上吃早餐一事,记者也采访了几名公交车驾驶员。“我们也常忍受车上的各种味儿,但没有办法,因为目前并没有禁止在车上吃东西的规定,只能靠乘客自觉。”一名驾驶员称,每天早晨是公交车上垃圾最多的时候,“特别是早高峰,部分乘客在车上吃完早餐、零食后,有的随手便往窗外扔;有的则把包装纸、塑料袋往车窗和座位的缝隙里塞,打扫起来很吃力。”
“乘客在公交车上就餐确实会影响车内卫生,破坏乘车环境。”义乌恒风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禁止乘客在公交车上就餐,这样的规定他们不是没有考虑过,但实际执行中较难操作。
据悉,目前义乌没有明确规定公交车上不能吃早餐。该负责人说,每当有乘客在车上吃早饭,公交车司机都会提醒对方,尤其是味道重的食物。
“大部分乘客都表示理解,但也有少部分不配合的乘客,有时也很无奈,另外一些乘客也会将早餐放在包里带上车,车厢里还是会有味道。”这位负责人说,所以目前,公交公司只能靠宣传、倡导和劝阻,希望不在车厢内饮食变成人们的一种好习惯。
【他山之石】
车厢禁食仍属小范围试行
目前,我国很多大城市也存在乘客在公交车上用餐的问题。2010年,杭州率先提出在公交车上禁食,并在多路公交线路上推出“无饮食车厢”,还取消了部分公交车内的垃圾桶。
2012年9月,《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提交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该《条例》明确规定,禁止乘客在地铁列车内饮食。如有上述行为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今年1月起,宁波施行新版公交乘坐规则,禁止乘客在车厢内饮食,如果乘客违反规定,乘运人员应当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其下车。
目前,香港、台湾地铁内禁止吃东西,但并非以法律法规加以约束,而是由运营单位自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