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今日话题 正文

7亿人遇高温 呼吁“防暑计划”

发布时间: 2016-07-29 09:44:15 来源: 工人日报 作者: 冯海宁

  据中新社报道,近日,包括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大部在内的地区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持续拉响高温橙色预警。上海、湖北、重庆等地近日相继拉响今夏首个高温红色预警。截至本月24日,受高温波及的人口约7亿人。

  7亿人遭遇高温“烧烤”,这显然不是小事。如何应对高温“烧烤”,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目前,对政府部门而言,主要是落实《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和《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等相关办法;对普通居民来说,主要是了解防暑降温常识,采取科学方法避免被高温“灼伤”。

  近年来,每逢高温天气,一些地方政府会发布“应对高温总动员令”,要求卫生、教育、食品、城管以及水电气等部门切实做好相关工作。不少地方还会为居民提供公共纳凉点等。但是,当高温成为一种公共灾害,我们很多地方的应对还有待升级。

  比如,各社区附近的医院床位和相应药品能否及时补给?能否有效统筹调配?据不完全统计,高温在山东省至少已致6人死亡,合肥至少有4人因高温死亡,江苏累积报告中暑病例超过120例……显然,如何保证因受到高温袭击而导致身体不适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这种计划安排不可少。

  再如,对高温的定义也值得思考。在我国,高温预警达到一定级别才会有诸如高温津贴、防暑降温劳保品等响应,而我国规定“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到40℃以上”才能算高温红色预警。这种以气温来定义高温,不免有些单一化。有的国家对高温的界定不只看单一的气温数字,而是采用综合指数——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热,而这似乎更贴近老百姓的直观感受。

  酷暑难耐,制定较为现实的、完善的“防暑计划”——既明确防暑降温主要目标,又明确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责任,还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这既是建设服务型社会的“一步棋”,也是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

  无疑,“防暑计划”不是一蹴而就的。就目前而言,公共部门在防暑降温常识的普及、公共纳凉场所的规划和建立、对老年人残疾人及低收入人群的降温补助、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等方面,还需更积极作为。如果能够制定完善的“防暑计划”,无疑是救助7亿人于“烧烤模式”的一项“凉心”计划。

编辑: 何冬圆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