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9月16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骆红婷)暑假结束了,一阵假期行情过后的箱包行业又恢复了平静。纵观义乌市场,箱包行业利润低,行业转型面临许多严峻的问题,一些主营出口贸易的经营户正悄悄地向内销市场转型,不断探索新途径,力争早日走上转型发展之路。
微利时代,外贸面临挑战
如今,箱包市场已经供过于求,同质化竞争激烈,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
在国际商贸城二区箱包区块,箱包的种类繁多,每个经营户的定位也有所不同。细分箱包市场,每位经营户所面临的困境也有所不同。长期以来,很多经营户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偏高,在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旺保罗皮具主要经营时尚款式的皮包,目前分销商遍布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老板刘家旺告诉记者:“近几年外贸生意不景气,不敢大量压货,而内销客商都要求现货,导致里外生意两头冷。”经营户王健峰和旺保罗皮具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内销订单过于散、小,目前仍然主要依赖对外贸易。”
试水内贸,严把质量关
在市场创新的大潮之下,很多经营户正通过各种方式尝试转型升级。
暨建微是温州人,6年前就和家人来到义乌做生意。今年年初,她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箱包定位,从外贸转为内销,“几个月前我把一部分时尚包撤掉换上了布包类”。做好内销市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暨建微说:“前段时间,一位四川客户向我们订了600件色丁包,一个星期以后客人要求退还产品。”客户反映,这600件色丁包有色差且针距不匀称。
接到这样的反馈后,暨建微感到非常诧异,“以前做外贸生意,从来都不会有客户因为一点色差和针距问题而退货。”由此可见,国内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从那时起,暨建微不断改善自己的产品质量,提升国内采购商的认可度。
专注创新,紧跟潮流
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很多经营户积极创新,在款式设计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经营户张小群在江西老家办有箱包厂,在价格方面有一定的优势。2014年9月,凭借低价格的优势,张小群接下名创优品14万个包的采购单。“样品设计款式由采购商自己提供,我们负责打样、生产。”张小群说。但是,到了去年的6月份,名创优品的采购员再也没有和他们继续合作了。她发现,一再压低价格的思路已经行不通了,名创优品之所以没有继续合作,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缺少设计能力。
对于普通经营户来说,设计一款新包的成本非常高,设计出来的产品还不一定有销路。所以很多经营户更倾向来样加工定做的模式。
“没有自己的设计优势,很难让顾客产生‘粘性’。”张小群说。现在,她和丈夫经常会翻阅一些时尚杂志,观看最新的电影,从这些最新资讯中把脉包类的潮流走向。“就同一款布包来说,今年和去年相比设计上也有所不同。今年年初客户反馈,要求包从原来拉链的改成纽扣类型的。布料厂的老板反馈说,今年小碎花的布比较受欢迎。”张小群结合各方意见,将布包重新改良,分别销往国内的各大商超,销量非常不错。
旺保罗皮具的刘家旺说:“目前我们正与非洲、印度、中东等地的采购商合作,共同研发设计新产品。”义乌市场上,类似刘家旺和张小群这样的经营户还有很多,大家都在寻求合作商,对外获取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