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成才礼”仪式上,华溪学子们诵读虞氏祖训。 楼园园 摄
中国义乌网9月22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陈金花)“乡贤寄语、共诵家训、赠送文房四宝、颁发圆梦基金……”日前,廿三里街道华溪村文化礼堂人潮涌动,乐声悠扬,该村600多名老百姓齐聚礼堂,为20名准大学生及7名准义中生举行庄重的“成才礼”。
随着一项项仪式的推进,父母对儿女的深深爱意、长辈对后辈的殷殷期望、学子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礼堂内交织融汇,暖意盈怀,一股崇文重教、耕读好学之风在所有人心中奔腾翻滚。
其实,这个藏在大山中的千年古村自古耕读传家,文风鼎盛,入仕为官者连绵不断。近些年来,村里更是把崇文尚学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多种举措,营造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助推一批批优秀学子走出大山。
人才辈出,10年走出180余名大学生
有人这样形容廿三里街道华溪村:“流丹滴翠,像一幅画;底蕴深厚,像一部书;文风荣盛,像一个书院……”是的,华溪村就像在绿树掩映中的一座安谧而恬适的文化乐园。
在这座文化乐园中,文化礼堂是其最精华部分。这里,各式匾额高悬,烫金书法柱子林立,先贤画像、光荣榜、乡贤介绍、历届优秀学子、村规村训、活动剪影等悬挂得满满当当。
“这130多人是解放后我们村的历届优秀学子,写在这里的全是男性,如果包括女性学子,估计超过200人。”华溪村党总支书记虞立志指着其中一块展板介绍道,据初步统计,从2007年算起,华溪村考进高等学府的有180余人,其中考进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人民大学等重点本科院校的有四五十人,另外考入义乌中学的有30多人。而去年考进高等院校的有32人,是人数最多的一年。
19岁女孩虞千瑶,聪慧漂亮,今年考进北京大学。村里奖励给她5万元圆梦基金。在赴北京求学之前,她把这笔钱全部奉送给了村老年协会。此举在华溪一带传为佳话,村民们纷纷称赞虞千瑶父母教子有方。
“女儿从小喜欢看书讲故事,做事特别专心,而且有主见、有毅力,独力性强。”虞千瑶父亲虞晓贤感慨地说,其实,女儿能考进北大,还要归功于华溪村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以及村里营造的浓厚文化氛围。
华溪村社会贤达展板是见证该村人才辈出的又一个有力证据。展板上张贴着50多位在全国各地担任重要职务及社会贤达者的头像和个人简介。这里有全国模范教师、最美教师,有高等院校的院长、教授,有全国百强民营企业负责人,也有成果丰硕的专家学者,还有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人民公仆……他们在各行各业为国家建功立业,为百姓谋利造福,在村民中留下了很好的名声。
耕读传家,明清七品以上官员160多人
“读书只望继圣贤,教子非为求闻达”、“历代尚书府,累朝翰苑家”……在华溪虞氏家训馆内,一根根书写着烫金楹联的立柱与《兄弟进士》、《父子大夫》等红底金字牌匾交相辉映,无声地彰显着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散发出这里独有的文化底蕴。
“这些柱子上的诗词楹联都是虞氏祖先撰写的,大多以忠孝悌义、学而优则仕、为官为人之道为内容。”华溪村文化礼堂负责人虞国和介绍说,村内还保留了一大批文辞隽永、内涵丰富的精妙古联、雅致诗词,也保存着一些历代公益善举之引文、碑铭,以及“花溪虞氏”著作等墨迹瑰宝。
华溪村以虞姓为主,据虞氏宗谱记载,进士有近30人,举人22人,贡元22人;还有武职,千总、把总、守备、游击、守营等34人。如明朝嘉靖癸未科进士虞守愚、宋朝嘉定癸未科进士虞復等,为官清廉,施政有方,在我国历史上都留有可圈可点的功绩。
相传,明朝正德年间,朝廷举行大考,华溪17名学子赴京赶考,一名书童前往伺候也想试考。结果,华溪虞姓赶考的17名学子连同书童居然全部中了进士,一时传为佳话,并受敕建“勤耕好学”牌坊一座。“十八进士”的故事已无从考证,但华溪村勤耕好学的民风,由此可见一斑。
“华溪自古以来人杰地灵,虞氏子孙登‘龙门’在宋朝有5人,明朝有14人。仅明清时期,在外地当七品以上官职的就有160多人。”虞国和说,他们功成名就后就想到回馈家乡,在村里办起私塾蒙馆。虞仲恭、虞守随、虞守愚、虞文诩等当时的社会名流,在华溪周边开发竺阳洞等,在那里讲学读书。到了养纯公和国奇父子时期,又相继开发竺阳洞、朝阳洞、华南洞,用于开设讲坛传授四书五经。民国时期,华溪村利用祠堂庙宇办学,先后在五世祠、中祫祠等办起华水小学,广招寒门弟子入学。解放后,更是扩大办学规模,在小宗祠开办华溪中心小学及华溪中学,重视启蒙教育,为华溪村培养众多人才奠定了基础。
除了朝廷官员多、历史名人多,华溪村的牌坊也特别多。据称,古时华溪村曾竖起22座象征繁华与荣耀的牌坊。这些牌坊的矗立不仅是该村人文历史的一个缩影,也折射出虞氏先人崇文尚学薪火传承的华光异彩。
重奖学子,考取北大清华奖5万元
漫步于华溪村的洁净街巷,不时可见墙壁上悬挂着《小故事传说》、《虞氏名人诗词》、《花溪虞氏著作》、《虞氏渊源》、《虞氏祖训》等宣传展板,也不时可闻三两孩童一边埋头玩耍一边抑扬顿挫地背诵墙上的诗词。
据虞国和介绍,墙上挂着的所有内容,都是他们从虞氏家谱里一点点列出来,再把繁体字转化为现代文字,然后找师傅制作木框、设计样式、书写文字、描像画图,整整花费了八九个月时间,投资了八九十万元。
义乌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旧时义乌,优学褒奖,助学成风,宗族公常祀产中每单列“贤田”一项,用于奖励进学及中科第者。古时华溪也有此类“优学褒奖”之习。
“为了传承崇文重教的好风尚、激励学子积极向上,2007年,村两委决定从村经费中列出一部分用于学子的教育圆梦基金。”华溪村委主任虞云飞说,根据学子所考学校不同给予不同奖励,近几年奖励数额适当提高,如考取重点本科院校的每人奖2万元,考取清华北大的每人奖5万元,考入义乌中学的每人奖2000元。而华溪村2015年开始举办的高校新生成才礼,是近年来义乌重点培育的重要创新礼仪活动,旨在告诫学子们不忘初心、早日成才。
“两年‘成才礼’办下来,深受家长的欢迎,对孩子也产生了很好的激励作用。”虞云飞说,现场不少参加“成才礼”的孩子,都信心满满地表态,今后他们也要考上好大学自豪地站在台上。
义乌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乡村举办“成才礼”,既是对好学家风的弘扬,也是彰显一个村庄、一个集体的崇学态度,是对“勤耕好学”义乌精神的传承。同时也以庄重的仪式,把家训以及家乡人民对学子的祝福、勉励、牵挂永远地刻在他们心里,让他们永远牢记家乡,立志成才,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