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桂萍在照顾公公。
中国义乌网10月21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陈健贤)“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简单诗句,有的人要用一生来诠释它。家住稠江街道东城村的龚桂萍,数十年如一日,每天端屎端尿、洗澡擦身,照顾着长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婆,用实际行动解读“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即使是在自己和儿子都患病的情况下,她仍没有放弃,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用一副瘦弱的肩膀继续扛起照顾全家人的重担。
不久前,市妇联与微光公益协会共同发起寻找身边“最美好媳妇”公益活动,龚桂萍的事迹被志愿者们发现后,一致推荐她为“最美好媳妇”候选人。
久病老人榻前的好儿媳
“妈,吃完饭要记得把药吃了。”“爸,我帮你翻个身,慢慢来。”日前,记者来到东城村,还没吃午饭的龚桂萍正在照料公公婆婆,房间内狭小昏暗,但什么都被她整理得井井有条。龚桂萍刚帮公公翻完身,又扶着婆婆到躺椅上休息。知道自己被称为“最美好媳妇”,龚桂萍不好意思地笑了,她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早在数十年前,龚桂萍的婆婆就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压、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更无法照顾公公。龚桂萍二话不说,挑起了照顾公婆的担子,像亲生父母一样侍奉公婆,饮食起居都照顾得十分周到。
到了2002年,公公婆婆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大不如前,公公还患上了心肌梗塞、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经常会突然晕倒,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可是龚桂萍没有一句怨言,仍尽心尽力地照顾公婆。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公公在床上躺了4年多,龚桂萍坚持为公公洗澡、理发、剃须、剪指甲,端屎接尿洗衣做饭,翻身子换被褥,精心侍候,从不厌烦。她始终让两老的房间保持洁净舒适。
为了照顾两老的饮食,龚桂萍每天要烧6顿饭,自家3顿,公婆家3顿。“老年人都要吃得清淡些,要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龚桂萍说,“特别是两个人都有病在身,饮食就格外要注意。”她每餐都亲自把饭菜端到公婆面前,按时按量给他们准备药物,凡是两老做不到的,全由她包了。2004年,龚桂萍也被查出患上糖尿病,本该被人照顾的她,却没有放下担子,仍一如既往地照顾老人。
街坊邻居说起龚桂萍,无不竖起大拇指。她对公婆孝敬有加,对亲朋好友和善,还眷顾邻里乡亲,只要能帮得上忙,她从不拒绝。
乐观坚强的家庭支柱
多年来,龚桂萍不仅要操持家中大大小小的事,还要帮助丈夫在外打拼。2008年,龚桂萍和丈夫开始经营燃气生意,虽然辛苦忙碌,但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直至2012年,龚桂萍再次被查出甲亢,多年辛劳让这个“最美好媳妇”病倒了。因为患上糖尿病、甲亢,龚桂萍浑身没力气,好几次在干活时被煤气罐重重压住了脚,最后只好植皮愈合伤口,脚踝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疤痕。龚桂萍再也无法继续做生意,只好回家休养。
照顾长期患病的两位老人,对身体状况本来不好的龚桂萍来说实属不易。可老天却非要在她肩上再加一副重担。去年9月,她27岁的儿子患上了尿毒症,这无疑给这个并不太富裕的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龚桂萍儿子的病还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定期做血透,家里多年的积蓄早已花光。
为了补贴家用,减轻家里负担,丈夫常年无休、早出晚归,而体弱多病的龚桂萍则坚持到田间劳作,种些蔬菜来节省开销。乐观坚强的龚桂萍从来没有怨天尤人,反而经常鼓励家人:“事情已经发生了,就要积极面对,再苦再难,只要一家人在一起,都能坚持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今年56岁的龚桂萍,就是这样一位敢于付出、敢于吃苦、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普通家庭主妇,她用坚韧的毅力和真挚的情感撑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