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儿子这两天老是拉肚子,一天有三四次,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不知是啥病?”昨天,张女士抱着6个月大的儿子宝宝,急切地向义乌稠州医院儿科主任夏文芬咨询。夏文芬在详细询问病情并做完相关检查后,诊断孩子患“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特征
夏文芬介绍,秋冬季是小儿腹泻病高发季节,多数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因多发生在秋冬季,故通常称为“秋季腹泻”。该病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潜伏期l~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中毒症状。发病初期会有呕吐,常先于腹泻发生。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3~8天。进入秋季以来,婴幼儿患此病明显增多,平均每天接诊10多例。
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较好。那是不是说宝宝得了“秋季腹泻”就不需要治疗了呢?答案当然是“不”。
“秋季腹泻”如何护理?
夏文芬说,“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所致,目前临床尚没有特效药,一般抗生素治疗基本无效,由于该类患儿主要是大量水样便,所以治疗主要是补充水和电解质,因此在家庭护理中,预防由腹泻引起的脱水是重要环节,具体要点如下:
1.继续饮食:腹泻的宝宝体内营养物质丢失较多,应给予足够的食物以预防营养不良,吃母乳的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若为人工喂养,应停止奶粉喂养,给予平时习惯饮食,如粥、面片等。
2.预防和纠正脱水:脱水是指机体内细胞外液减少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严重脱水可影响机体各器官功能,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宝宝腹泻要及时补液,口服补液盐。轻度脱水按50~80ml/kg、中度脱水按80~100ml/kg给予。少量多次,每5~10分钟口服一次,每次10~15ml,累计损失量(总量一半)宜在8~12小时内给完。脱水纠正后,余量用等量温开水稀释后酌情口服。
3.合理用药:如腹泻为水样泄,且白细胞不高,表明仅为病毒感染,不需给予抗生素,仅对症、补液即可;如为脓血便且白细胞升高,应给予相应抗生素,同时给予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益生菌等)、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等)、补锌(可以缩短病程防止复发)。但一定切记:不能用止泻剂(如洛哌丁胺)。
4.臀部护理:由于排便次数增多,宝宝肛门周围的皮肤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妈妈应在宝宝便后用细软的卫生纸轻擦,或用纱布蘸水轻洗,洗后可涂些油脂类药膏,以防红臀,并及时更换尿布,避免溃烂。
5.腹部保暖:夏秋季节变换,天气转凉,宝宝腹部容易受寒,而患有腹泻的宝宝,肠蠕动本就加快,如果腹部再受凉,则会加快肠蠕动,从而加重腹泻病情,所以应特别注意保暖。
另外,夏文芬提醒,如果宝宝发病后三天依旧不见好转,又或三天内出现腹泻次数和量增加、不能正常饮食、频繁呕吐、发热、明显口渴、大便带血等症状中的一种,应及时就医;宝宝腹泻期间,要禁食油腻食物,如薯条、油炸食品;含粗纤维过多的食物,如菠萝、辣椒;过敏性食物,如海鲜、鸡蛋;生冷食物,如冰激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