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媒体言论 正文

北京晨报:一家7口捐器官为新家风点赞

发布时间: 2016-11-30 11:32:24 来源: 北京晨报 作者: 魏润身

  甘肃经济日报报道,日前,80后青年志愿者张森带着岳父、岳母来到甘肃省红十字会,郑重地签署了“无偿捐献器官(遗体)志愿登记表”,至此张森一家7口人全部加入器官志愿捐献者的行列,成为全国首个一家人全部登记捐献器官的最美家庭。

  近些年来,家风作为传统教育的一部分,方方面面的宣传报道比比皆是。但是终究没有离开善良诚信、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道德的内涵外延也在不断丰富中演绎与嬗变。张森一家七口全部捐献器官,这种领异标新之举,拓展了崭新家风的时尚与样板,应予充分肯定、弘扬点赞。

  笔者以为将此举赞为最美家庭仍觉泛化,因为死而后已的前提即为鞠躬尽瘁,它是尽人皆知的传统美德。但是张森一家的行为延展为死而不已,当然是对道德与家风的拓展与创新。故此,我们将最美家庭从创新家风去认识,道德教育、家风教育自然就有了新高度,上了新台阶。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一切伦理道德的与时俱进是人类认知世界、认知自身的科学与必然。

  在美国,培养一名医生要经手10具尸体标本,其他西方国家,平均每个医学生都要解剖两到三具尸体,而在中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平均一具尸体要由16名学生解剖。这一短缺虽然有国人的观念问题,但是更和红十字会与医院的运输、设备、贮存、程序、门槛有关——需求与供给的不畅通不协调也是尸源短缺的瓶颈,如果板子都打在国人的观念上,对许多乐捐者也是一种不公平。

  但愿死而不已成为家风教育的别样风景,但是它需要全社会一切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否则便难突破瓶颈、蔚然成风。

编辑: 何冬圆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