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将快递包进行分拣。记者杨霄摄
刚刚血拼完“双11”,处理完需要退换的商品,昨天,“双12”又马不停蹄地到了。对众多的网购者来说,在畅快地“买买买”之后,接下来又将要陷入新一轮的等待。之后几天,大家每天打开电脑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就是搜索自己的宝贝寄到哪了。
昨晚,记者前往今年“双11”期间义乌快递业务量位居首列的百世快递分拨中心进行了实地探访。
没有忙乱,没有来来往往躲避不及的小车……想像中会在分拨中心看到的场景,记者一个都没有发现,映入眼帘的是井然有序的分拣现场和有条不紊的工作人员———卸车、分拣、拨货至隔离网、称重、发件扫描……一件货从抵达义乌分拨中心到分装到相应线路的运输车辆只需要两三分钟的时间,一路畅行无阻。所以,别着急,相信你的快件已在路上。
刘大姐:一天分拣几千件快递包裹
昨晚6时35分许,记者来到百世快递分拨中心,只见工作人员分组行动,正忙得热火朝天。
拿起快递,翻转到快递面单的正面,看一眼目的地,迅速放到相应的投递分区……在粗分区,刘大姐完成这样一组动作需要的时间最多不到5秒。而同样的这一组动作,她平日里就要做数千次甚至上万次。
刘大姐来自河南,入职不到两年,一直是负责粗分区的快递分拣工作。“主要是按照目的地,将快递分拣相应的华东、华西、华南、华北四区。”刘大姐说,自己的活看着简单,但对臂力和记忆力的考验可不小。第一天做这工作的时候,因为分不清区块划分,她还分错了件。“而且,一直重复弯腰以及手臂抬起、放下的动作,一天几千遍下来,浑身酸痛不说,第二天手臂都举不起来了。”
不过,刘大姐坚持了下来。“大概一个星期左右,身体就能适应这样的工作强度了。”刘大姐骄傲地说,如今她一天分拣几千件快递包裹,完全不是事。“我觉得‘双11’对我来说就跟平时一个样,熟能生巧,习惯了就好。”
李淼:“双12”,准备更充分
“注意加快速度,轻拿轻放……”昨晚7时23分,作为操作副主管的李淼忙着给负责的小组分配任务,巡查临增人员的工作情况。
李淼是2014年入职的,已经经历了3次“双11”快递高峰。“我记得2014年的时候我们还在旧厂区里工作,人没这么多,设备也没现在的先进,‘双11’当天的快递业务量大概是100多万件,今年却已经暴涨到了200万件。”
李淼说,去年11月初的时候,公司搬到了现在的新厂区,设备也大批量换新。可还没等他们适应好新环境,“双11”的考验就来了,快递包裹如潮水般涌来。“因为场地、人员等准备不足,部分快件转运和配送出现了迟缓的现象。所幸,后期公司及时调派车辆、人手增援解决了这一问题。也因为这,今年公司早就开始着手备战“双11”快递高峰了,增派临时工作人员、增加热门线路车次、部分网点快件直接运至金华站进行中转……而昨天记者也在工厂大门口看到了赶来准备换班的20多名临时员工。之后,记者在分拣中心也看到了数十名穿着蓝色工作服的临时员工。
“比起‘双11’,我们‘双12’的准备只有更充分,基本不会有爆仓等问题发生的可能。”李淼说。
徐雷:晚上8点半还没吃晚饭
“8点钟后,两班工作人员就要进行换班了。从目前白班的业务量来看,今年‘双12’的快递件数肯定比‘双11’少。”昨晚7时56分,百世集团快递事业部义乌转运中心经理徐雷在巡查完分拨现场后,对记者说。
不过,徐雷也说,快递收件基本集中在晚班,即晚上8时至次日8时时段,为保障寄递顺利,他们必须做到有备无患。“因为临近年关,外来务工人员相对减少。为了避免人手不足,公司还提前与多家临时员工供应商签订了合约。”徐雷说,不仅如此,早在今年10月,公司就招聘了200多名员工进行业务培训,为后期的快递高峰期寄递业务的开展做好人才储备。
“因为准备充足,今年的‘双11’快递业务量虽然比往年增长了一倍,但我们都顺利地完成了。”徐雷说,那些天,高峰期的时候,平均一个人一天要分拣5000件以上的包裹,压力不小。忙着工作的他,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顺利通过了‘双11’的考验,‘双12’的时候,我们就更有信心,也轻松多了。”徐雷说。
昨晚8时30分许,记者离开百世快递的时候,徐雷还在忙着巡查,没来得及吃上晚饭。
昨晚,记者从义乌邮管局获悉,昨天截至22点01分07秒,义乌快件业务揽收总量为6055572件,平均每秒揽收399件;投递总量230197件,平均每秒投递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