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一个深圳白血病患儿罗一笑的名字,通过微信朋友圈传遍了大江南北。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爆料,这个温情中带着悲情的故事,突然出现了一抹异样的底色。网络媒体众声喧哗中,俨然就是一副世间百态图。
9月初,罗一笑查出患了白血病,从女儿入院起,父亲罗尔就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表女儿与病魔战斗的文章,公众号关注人数逐日上升,在阅读文章的同时,读者也纷纷给公众号作者“打赏”,到9月21日,关于笑笑的几篇文章赞赏金已达32800元。
如果说9月以来罗一笑事件的传播还只局限于公众号,阅读量在算数级地增长,那么从11月开始,罗尔与小铜人公众号合作,就开启了事件传播的几何级数增长模式。
11月初,罗尔授权小铜人公众号对罗一笑的系列文章进行推送。结果《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等文章从27日起在朋友圈中掀起刷屏之势,不到半天,阅读量突破10万,赞赏金达到五万元上限。赞赏功能暂停。午夜过后,赞赏功能恢复不到两小时,阅读量突破100万人次,赞赏金再次达到五万元上限。同时,网友为了献爱心,通过各种线索找到了罗尔的公众号、加了罗尔的微信好友,甚至其它为罗一笑筹款的公众号也被网友挤爆。
就在广大网友争相自发转发有关罗一笑的文章时,网上突然出现一些其它声音。11月底,知情人爆料称小铜人公众号有恶意营销嫌疑;罗尔曾出轨包养小三;拥有三套房,为了留给儿子,不肯卖房救自己亲生女儿;罗一笑的医药费大部分由社保报销,罗尔却靠着网上发文募集善款每月5万多等等……
一时间,关于罗尔父女的信息如潮水般拍打着所有人的朋友圈,笔者甚至在自己的朋友圈看见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一部分朋友转发爆料罗尔的文字、图片时,有另一部分朋友还在转发《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这篇文章,对罗尔父女的遭遇表达叹息和同情。
互联网,尤其是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大大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从罗一笑事件的传播来看,与知名的,或者说善于营销的公众号合作,是该事件从众多社会新闻中脱颖而出,获得大众瞩目的关键。而获得公众关注后,事件就不再是罗尔的“家务事”,而理应经得起公众目光的检视。这与明星和公众人物有边界的隐私权是一个道理。
当“知情人”对罗尔的经历、家庭等情况进行“深扒”后,乘着罗一笑事件本身的热度,“深扒”的内容也开启了几何级数传播的模式。随后还有罗尔在接受大众媒体采访时,为自身进行的辩解,各种大V对罗尔“卖女营销”的指责……各种后续信息像追着闪电的雷声一样,不断试图还原和展示事件的真相。关注罗一笑事件的人,瞬间淹没在各种信息的海洋里。
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和一个简单直白的结论,大多数人都更容易直接接受结论。一个各种正负面信息汇聚的事件,和一个明确的道德判断,人们也更易受判断影响而非自己进行分析。这是信息泛滥下,信息处理能力缺失的表现,也促成了网络时代的众声喧哗、群体狂欢。这么一来在群体的狂热中,能保持自己冷静思考的人,就显得尤为可贵。
网络媒体的环境,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想的“洞穴人”所处的环境很相似。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并走出洞穴,才能看见真实的世界。因此在网络环境中,除了不断提高自己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自己的判断建立在更多可靠的信息之上。
一个事件,在传播的过程中,会被知情人不断补充,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信息量变大的同时,信息也在变得丰满和多元。因此,在事件刚出现时,不要急着成为跟风的一员,停一步、慢一拍,与网络的狂热保持一段距离,等待真相在时间的沉淀中浮出水面。
就像阿尔卑斯山上告诫旅人的那句话说的一样,在一切都急吼吼的网络时代,我们也不妨拿出一些“慢慢走,欣赏啊”的心态,面对热闹多一些冷静,面对吐槽多一些理性,面对责骂多一些常识,面对一边倒多一些反思,让网络成为虚假营销的照妖镜和真理的辩论场,成为风清气正的公共空间,也成为新一代优秀网络公民的孵化器。
(作者来自义乌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