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今日话题 正文

污染环境没赢家

发布时间: 2017-01-09 15:39:07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李纵

  守法是企业生存的底线,试图靠偷排获取非法利润的伎俩,最终只能招致害人害己的恶果

  近日,知名化工企业德司达(南京)染料有限公司因向运河偷排废酸2698.1吨,被判污染环境罪,罚金2000万元,引发震惊和关注。毫无疑问,和废酸一起被排掉的,还有这家企业多年积累的声誉。

  据称,德司达公司曾是业内翘楚,竟然为了节约成本,弃原有设备而不用,选择违法排污。尽管企业受到处罚,但还有不少问题发人深省:是什么原因让企业心存侥幸、知法犯法?数千吨废酸四年间直排运河,日常监管出了哪些漏洞?

  以往的经验教训证明:监管一刻也不能放松,无论是在环评前还是环评后,无论是对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应如此。有些企业,哪怕已经通过环评,哪怕光环再多,一旦监管缺位,依然可能违法排污,甚至可能因手续设施齐备而成为监管盲点。

  只有加强日常监管,并建立制度化的排污检查机制才有可能从机制上杜绝违法排污。情况需要改变,诸如对企业排污的定期检查、要求企业按时报送污染物处理情况等举措,都应形成制度化的规章条例,给企业加道“紧箍咒”,时不时的念一念。这样,无论企业负责人换成谁,也不能、不敢违法排污。

  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还可以更多地发挥民间环保力量。该案中江苏省环保联合会,便是吸纳了众多社会力量组成的公益机构,在该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独有偶,前一段时间的京津冀交界处万米捕鸟网等事件,也是由民间环保力量首先发现的。诸多案例表明,民间环保力量可以作为政府监管外的有效补充,完全可以更进一步探索,建立让民间环保力量发挥更大作用的平台和长效机制。

  据说这是江苏省因污染环境罪被罚数额最大的一起案件。但这样的处罚,与四年污染导致多处水厂停产乃至今后环境修复面临的艰巨任务相比,乃是九牛一毛。环境污染,只有输家没有赢家。守法是企业生存的底线,试图靠偷排获取非法利润的伎俩,最终只能招致害人害己的恶果。

编辑: 何冬圆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50002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