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头图 正文

网传义乌商贸城商铺减少8000?真相请看出租率

发布时间: 2017-02-20 10:03:12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记者 龚望平 童俊 蒋守洋

  提要: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种未经核实的说法:“义乌商贸城店铺总数比两年前减少了8000家。”文章称,这一数据由义乌电商企业“义乌购”统计。“‘义乌购’根本无法代表义乌市场,更何况线上的数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片面性。”15日,“义乌购”总经理王建军就此事做出了回应,认为此说法曲解了相关数据,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义乌市场的真实情况。近日,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走进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解码市场背后的数据。

  2014年25.5%、2015年14.6%、2016年12.6%,这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近三年的成交额的增幅。在全球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年增速持续保持在10%以上,义乌稳坐全国乃至全球小商品市场头把交椅。义乌正加速朝着“小商品之都”奋勇迈进。

义乌市场开市首日,大批外商前来采购

  转型中持续上升

  出租率才是市场的晴雨表

  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种未经核实的说法:“义乌商贸城店铺总数比两年前减少了8000家。”文章称,这一数据由义乌电商企业“义乌购”统计。“‘义乌购’根本无法代表义乌市场,更何况线上的数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片面性。”15日上午,“义乌购”总经理王建军就此事做出了回应,认为此说法曲解了相关数据,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义乌市场的真实情况。

  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当前经营户达70089个,比2015年增长了0.46%;商位出租率达96.31%,比2015年提高了2.37个百分点。“主体的有机更新与商位的出租率完全是两个概念,出租率才是市场的晴雨表。有的经营户转型快店面不断扩大,有的经营户转型慢生意也在萎缩,义乌市场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商城集团董事长朱旻看来,生意是靠人做的,优胜劣汰是市场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可喜的是,商城集团通过进口出口联动、线上线下融合、品牌连锁拓展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义乌专业市场群的经营主体总量、商位出租率、市场成交量持续上升。2016年,商城集团先后培育了小商品配送、科技、宠物用品等9个新行业,全年引进新经营主体1672户。

  义乌是小商品海洋,创业者天堂。繁荣的市场、畅通的物流,孕育了义乌特色的优越电商资源和肥沃电商土壤。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创业者,怀揣梦想和热情来到这座小城,在“义乌上河图”上实践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义乌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高校毕业生首次在网络平台创业,一次性补助1.5万元;招用高校毕业生50人,一次性补助20万元;自主创业可申请不超过3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享受全额贴息补助;被认定为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园,分别奖励30万元和50万元……义乌市场监管局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16年,全市在册经济主体总数32.63万户,居全国县级行政区域首位,同比增长26%。义乌市场数以万计的创业者们都在想方设法转型升级,保持了这个“众创市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产品创新提质

  饰品论斤卖到论颗卖

  “去年增加了两个商位,这段时间18个销售人员有点忙不过来。”15日上午10时,记者走进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一区饰品区块的“陈明饰品”商位,经营户陈强刚刚从东扩市场的商位赶过来,正忙着接待外国采购商。饰品辅料是义乌市场的传统行业之一,也是产品更新很快的行业。“预测全球市场的流行趋势,平均每天都会推出三、四款新产品。”陈强透露,两年前公司成立了50多人的研发团队,专门从事新产品、新材料研制、开发及技术改进。专业的研发团队,逐年倍增的研发费用,也让“陈明饰品”摆脱了低端市场,抢占了中高端市场,引领了行业的潮流。“以前我们论斤卖,现在是论颗卖。”陈强说的信心满满。

  
  在一区市场经营灯具的“旭春工艺”也把创新转化为了利润。从2014年开始,在做好传统喜庆灯具的基础上,尝试个性化高端工艺灯具产品。经过几年市场培育,越来越多的客户上门来采购这种创意灯。产品也从原先2块多,卖到了1600多元。“现在生意是难做了,但生意并没有少去,因为现代化的通讯和交易平台上都是看不见的商机。”负责人俞晓倩笑着说。

  创新、提质是义乌市场的常态,也是义乌市场持续繁荣的动力。五区的“欧鹰家居”主要经营枕头、床垫等,特别是乳胶枕还远销泰国。公司负责人沈利彬笑着说,游客们从泰国代购、购买的乳胶枕很可能就是他们工厂生产的。在工厂的80多个员工里,仅做业务和买手的就有20多个,他们活跃在全世界的市场和展会中,当季流行的颜色、面料都能第一时间采购和获悉。在提升质量的同时,工厂还重金聘请了多个设计师,加大自主设计。他们的产品也顺利通过泰国的进口检验,打入了当地市场。

网络配图

  经营户“触电”、抱团

  商品走出去客户引进门

  “老板娘,你可以给电商供货吗?代发货呢?”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四区二楼床上用品区块的“依兰之梦”商位,经营户卜秀丽正在接待两个90后年轻人。两个年轻人都是在杭州创业的大学生,想把网店业务从服装拓展到家纺行业。他们一下高铁就直奔这里。

  为众多网商供货其实是卜秀丽“触电”的手段之一,她说,原来批发商躺着就能赚钱的日子已经过去,政府引导扶持的同时,经营户自己也要转变理念,不断创新渠道和营销手段。刚做家纺她就批、零兼售;2014年,在电商平台开设首家旗舰店,第一年就做到了400多万;微信火起来,她又尝试在朋友圈推广,老客户不用来店里就可以看样品,效果还不错,朋友圈经济带来了不少新客户;她还花高薪聘请了文案策划,在网上做品牌营销。今年她想开发销售软件,进军高端订制领域,客户只要通过软件就可以预约,设计师上门测量,再下单工厂制作,提供一站式服务。

  从2011年入驻小商品城,短短的5年多间,她的铺位从30多平方扩张到现在的300多平方,样品陈列丰富,再加上装修、灯光配套,走进去和大城市的家居商场并无区别。这几年,她在浦江和江苏南通都建立了工厂,还成立了纺织科技公司,通过自主设计研发逐步实现产品品牌化、高端化。目前她的产品从单纯的出口到出口、内销并重。

  时尚开朗的傅江燕是市场上的“网红”店主,2008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四区市场开业以来,她就在这里经营着袜类产品。别看她的店面不大,每天的客流却不少,而这些客人都在她的“股掌之中”。手机里的5000多个好友都是她的客户,傅江燕每天都会在自己的朋友圈发特色产品。“每次发出去都有很多人留言点赞,成交率很不错,几千到几万的单子都有。”傅江燕说,通过网络展示实体商铺的方式,让很多客商主动找上门来,不少外商也是通过网络平台成为了她的固定客户。

  采访中不少经营户都说到,不能总想着赚快钱了,而是要解决长久赚钱的问题。这是经营理念的突破,而这种转变需要智慧和胸怀,而归根到底需要的是一种共赢、分享的精神。

  在小商品城做了20多年生意的老经营户黄国平早已与市场上众多的中小企业商户们一起自发抱团发展,成立经营联盟,寻找商机,以信息共享、渠道共建、集体创新的方式开拓市场。“我们的团队现在已经有1000多家经营户,涵盖了小商品城一至五区的各大行业类别。我们是带着商品寻找市场,我们到哪里,哪里就多了一个大型商超。”黄国平说,3年来已经开拓了山东、安徽、湖南、四川等地的多个市场。“义乌是一个创业城市。很多人在义乌创业,创业成功了,他们就会留在义乌,并带来更多的创业者。对我们来说,义乌市场的店铺就是我们重要的根据地。”

编辑: 何冬圆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