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地方在80、90后的圈子慢慢火起来,就是“老车站•1970文创园”。这片70年代义乌老火车站的旧厂房,在经过了30年的静默、颓败后,迎来了新的创造和生机。
老车站·1970文创园以留住城市记忆、发挥老厂房的新功能为目的,在不改变老厂房结构的前提下,通过“修旧如旧”的理念对原有建筑进行修整,同时保留厂区内的古树和部分绿植,将工业遗产转化为文创产业的新载体,营造舒适、自然的人文环境,成为体验城市慢生活的首选地。
“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一直是最能形容义乌的,尤其是近几年,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强劲发展势头,斐然成绩,义乌跃居中国电商交易量第一大县。而这时文创园的出现,正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义乌在经济快速发展之后,寻求突破,打造义乌独有的“文创硅谷”的举动,期望为义乌人提供一个既能进行商业贸易,又可以展现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心灵栖息地。
惠约、黄溍、王袆、吴百朋、倪仁吉、朱之锡、朱一新、陈望道、冯雪峰、吴晗,细数历史,这些文化名人证明着义乌也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再看农民画、百子灯、剪纸、风筝、陶艺、根艺、泥塑、刺绣、迎龙灯、叠罗汉、高跷、走马灯、道情、义乌花鼓、小锣书、锣鼓班、秋千、木车牛力绞糖、红曲酿酒、宗泽火腿、胡公庙会、抬阁跷,一样样让义乌骄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又还有多少新一代义乌人继承者?
文化的流失终会让人们扼腕痛惜!
而“老车站•1970文创园”的出现就像一片小小的有点营养的精神土壤,结合了义乌强势的电商产业和传统的文化底蕴,让一群敢想敢干的年轻人聚集,人们追求和谈论的,不再只是生意,还有思想、文化,软文化的经营终有希望让这块艺术氛围浓厚、创业气息独特、创意概念新颖的有梦想、有情怀、有范儿的花园式“互联网+”文创中心成为义乌这座城市真正的灵魂所在。
(作者来自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