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5月6日讯(义乌商报记者王佳丽)在义乌民主路,有这么一位特别的补鞋匠,坚持23年为军人、退伍军人和环卫工免费补鞋,爱心补鞋的脚印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他就是补鞋匠王兴弟。
为军人免费补鞋23年
王兴弟,稠江街道下柳村人,今年62岁,从事补鞋行业已经46年。王兴弟小学毕业后,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他毅然决定离家赚钱。16岁那年,王兴弟无意间在家门口看到摆摊的补鞋匠,瞬间对补鞋行业产生了兴趣。后来,王兴弟靠自学学会了基本的补鞋技巧。“当年我妈妈卖掉家里的老母鸡和鸡蛋,才把所有补鞋工具买齐。”王兴弟说,从此以后,他开始了补鞋生涯。
18岁那年,出于对军旅生活的向往,王兴弟参加了征兵体检,但因为手臂曾受过伤,与军旅生活擦肩而过。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有一天,王兴弟去官塘村摆摊,刚好有七八名军人前来补鞋,出于对军人的崇敬,他决定免费为军人们补鞋。“我觉得这样做很光荣、很自豪,能以自己的方式为军人服务,也是用另一种方式参军嘛。”王兴弟说。
后来王兴弟了解到,军人的胶鞋一年发一次,皮鞋三年才发一次,由于训练任务较重,他们的鞋子破损严重。于是他萌发了上门为军人免费补鞋的想法。1994年,王兴弟通过相关部门联系上了义乌各地的部队。从那以后,只要有时间,他都会背着补鞋的工具箱往部队跑,为部队官兵集中补鞋。
有些部队比较近,王兴弟就开着电瓶车去,有些部队离市区较远,他就拎着七八十斤重的工具箱坐公交车去,有时候还能搭上部队官兵出营买菜的顺风车。有一次,王兴弟到义乌某高山部队修鞋,当时正下着大雪,车辆轮胎打滑无法上山,他就自己挑着工具箱,花3个小时走了30多里山路上山为官兵修鞋。
“八一”建军节是王兴弟免费补鞋的大日子。每年这个时候,王兴弟都会主动联系有关单位,并与部队协商具体时间,花半个月时间为驻义部队所有军人集中补鞋。他还做了一块“为军人、环卫工免费修鞋”的牌子,上面写着自己的手机号码,便于需要帮助的人随时联系他。
据悉,23年来,王兴弟一直定期上门、免费为军人补鞋,至今已累计免费修鞋2万多双。
用爱心铺设慈善之路
多年来,王兴弟的补鞋摊前总是围满了人,一双双待补的鞋整齐地排列着,补胶、缝线、纳鞋底……只要经过王兴弟的“妙手回春”,开口、脱胶或断线的鞋子都能变得完好如初。每每有军人、环卫工人前来补鞋,王兴弟总是热情接待。“我什么也不图,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帮助军人和环卫工人,以表达我的爱心和热心。”王兴弟说。
为了维持生计,王兴弟在补鞋的同时,还提供换锁服务。他在补鞋摊前摆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为军人、环卫工免费修鞋,半价为环卫工人换锁”。多年前,王兴弟发现身边有很多环卫工人工作非常辛苦,鞋破得很快,于是他就想着为环卫工人修鞋,但考虑到要维持生计,而且家里还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妻子,做不到完全免费,就半价为他们换锁。
“老王家里医药费开销很大,平时生活很节俭,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做善事,真不容易啊!”前来修鞋的一位老顾客对记者说。
近年来,王兴弟还加入了义乌市幸福博怀志愿团、爱国拥军联合会等公益组织,每月5日,他都会随志愿者团队到全市各地农村为老人免费修鞋。
奉献爱心的方式有很多种,只要有心,不管做什么都能给需要的人送去温暖。王兴弟就是如此,从默默修鞋到免费补鞋,从民主路上的修鞋匠变成了社会的公益人士,他用自己的爱汇聚成一座慈善城堡,熠熠生辉。
●短评
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献一次爱心容易,可贵的是一辈子坚持献爱心!王兴弟是民主路上一名普普通通的补鞋匠,他免费为军人补鞋的初衷很朴实,只源于自己的军人情结。然而这个情结在日积月累之下,成为了一种自觉,这就难能可贵了!给军人补鞋,在一些人眼中可能只是小事,然而爱心不分大小,献爱心更没有固定形式。只有我们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做好事,那么慈善才能显现出它的真正意义。这也是王兴弟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所在。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