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媒体言论 正文

人民网:杂谈“人民的名义”与“名义的人民”

发布时间: 2017-06-19 10:59:50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华山评论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好评如潮,荣登热播剧榜首。虽然也有杂音,但你不得不承认广大吃瓜群众对它的偏爱并非失去了理智。为什么?腐败太严重了,腐败分子太黑了,把这个黑幕彻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它见见光,让它亮亮相,让它受到应有的惩罚和谴责,着实让老百姓出了一口恶气;腐败分子居然以“人民的名义”侵吞国家资产、中饱私囊,欺压百姓,实际上就是把人民变成了“名义的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改革开放以来,论说“反腐”一直是“进行时”,反腐题材的电视剧也是蛮拼的。但老百姓不满意。为什么?缺乏力度,缺乏深度。一句话;应景而已。反腐,一个关系改革开放生死存亡的严肃话题,怎能成为应景忽悠的心灵鸡汤?但一部“人民的名义”,给了大家一个惊喜,让我们获得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反腐感觉。据光明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为什么这么火?》解释;【作为一部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诞生的反腐作品,该剧不仅仅表现出当下反腐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多面性,更是将其提高到了依靠文化、法律、制度进行反腐的高度上。该剧自始至终贯穿着周梅森作品格局宏大、抽丝剥茧、悬念迭起的艺术风格,深刻反应了国家的实际情况,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有很多的反思、创新和突破】

  而新华网《人民的名义》:人民的心声一文,则给予了该剧更高的评价2017-04-23 18:40:44来源:石家庄新闻网□栗弘儒【《人民的名义》在以前,无疑是非常敏感的政治题材文学作品。可敬的是,各级意识形态主管部门为这部剧的拍摄与播出,开了一路绿灯。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反腐大动作频仍。大到“副国级”,小到村会计,“老虎”“苍蝇”一起拍,党的决心空前坚决果断。反腐不是一场运动,而是持久的“歼灭战”,向着官场“圈子文化”,向着跑官要官买官的卑劣之徒开战!《人民的名义》热播,何尝不是党和政府致力于反腐的决心书呢?高烧不退的收视率反映了人民的心声与期待。曾几何时,考公务员成为热流,当官发财被视为一种价值观。这些不良倾向扭曲了社会正义与公义,孳生了众多官场腐败。人们痛恨丁义珍之流的同时,也痛恨庸官们的不作为。“国家不是养猪场,绝不养活只拿俸禄不干活的懒猪”,“你们就是干部队伍中的残次品”。剧中李达康书记的痛斥,大快人心,这些金句,就是人民的心声。】

  笔者对这部电视剧情有独钟,最重要的是它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要在以前,它不但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甚至在某些人眼里,它也是一个禁区。其命运不是被扼杀在摇篮里,就是播出后被叫停。那理由一直都是冠冕堂皇的;揭露社会阴暗面,就是恶毒攻击社会主义!这些人到底是在维护社会主义的尊严,还是讳疾忌医、纵容腐败?颇令人怀疑。为什么反映现实,说真话的被封杀?形式主义的套话、官话却可以大行其道?对这部电视剧一路绿灯,并不说明揭露腐败黑幕的文艺作品就会时来运转。我们在看到腐败分子被惩处时,不能仅仅得到一种肤浅的快感,我们必须深思,腐败能被从根本上铲除吗?有什么保证?没有侯明亮,没有沙瑞金、没有陈岩石的地方怎么办?

  从这部电视剧我们可以看到,腐败分子已经不是个别少数。他们有圈子,有帮派。但在大气候上,他们都是“既得利益集团”,他们之间争权夺利不假,可是实际上他们也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维持政治生态平衡,反对深化改革,反对从制度上限制他们的权力。这是最残酷、最严峻的现实。这部电视剧无疑增强了群众对反腐的信心,但对腐败分子的震慑作用有多大,却很难说。这部成功的反腐大片,在揭露腐败分子令人发指的犯罪行为的同时,始终没有忽视正义依然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脊梁”。陈岩石这个老共产党员、老检察长,一直挺立在反腐斗争与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很令人感动。不论在职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与人民血肉相连,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间,这种精神太可贵了!与贪婪、丑陋的腐败官员相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陈岩石并不是一个“伟光正”式的人物,而是一位有血有肉、淳朴敦厚的长者。他对初心的坚持与坚守,比沙瑞金、侯良平们更值得我们敬佩。他的牺牲和损失,更令我们痛心: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里,一个共产党员坚持正义居然要付出如此沉重地代价,这个社会是不是有些不正常了?当下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改革开放三十年,无论政治生态还是自然生态,矛盾已经积累到了一个临界点。贫富悬殊、生态污染,公权私用,腐败横行。人民期待国富民强的盛世,人民期待生活在充满公平正义的蓝天下。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之一,便是严惩腐败、整顿纲纪、依法治国、以宪执政。惟如此,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奋发向上,向着民族伟大复兴进发,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这也许就是《人民的名义》受到人民热捧的缘由。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某个领域受关注的程度越高,说明其中的问题也就越大。反腐的复杂性、艰巨性就可想而知了……

  开端和结局是一个故事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开端提出问题,结局回答问题。结局虽然震撼人心,但仍然没有走出“邪不压正”的套路。其实在现实中,胜利的未必永远都是正义。

  笔者最欣赏的是临近结尾时侯亮平夫妇的对话;【侯亮平;现在想想啊,高老师当年要是不离开汉东大学,肯定是另一个结局。其妻;你真以为大学就是一片净土啊,就没有腐败啊?没看到就为了个处长、教授的头衔,一堆人打的头破血流,还不就是那点权力欲望给闹的。侯亮平;又是权力!没权的时候要权,有权了又嫌小,要更大的。而且不想受监督。到了家破人亡才知道,不受监督的权力不是什么好东西!】

  笔者没看过原著,也没看过剧本,不知道“到了家破人亡才知道,不受监督的权力不是什么好东西!”后面是不是用的感叹号。但笔者觉得这个感叹号是必不可缺的!当然,侯亮平最后说“权力,一定要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这是画龙点睛之笔,也是核心之核心。但你必须承认,“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可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的问题…….

  正义胜利了,一部反腐大戏谢幕了。戏里的每个人物都按照编剧的安排各自走向自己应去的归宿。可“到了家破人亡才知道,不受监督的权力不是什么好东西!”这句话却颇费思量;倘若腐败分子不到家破人亡就不知道“不受监督的权力不是什么好东西!”,那又怎么样呢?如同祁同伟、高玉良这样的高官,就是到了家破人亡的时候,知道了“不受监督的权力不是什么好东西!”,又能怎么样呢?答案可以搁置,但最好不要说这是个“伪命题”………….

编辑: 闫允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