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不太喜欢看国产剧,特别是这种反映生活的电视剧,我总觉得这样的题材太过枯燥,我根本没法提起兴趣。可是在《鸡毛飞上天》上映之前,网络上已经到处是它的宣传报道了,而且又是和自己的家乡有关,我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义乌的故事竟然能拍成电视剧?基于此,当电视上映以后,我也会去收看它,一集接着一集,嘿!我还看出瘾了,倒也把整部电视剧看完了。一转眼,《鸡毛飞上天》已经收官了,卫视收视成绩相当优秀。这部讲当代义乌人奋斗经商的国产电视剧,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我想这一点连该剧的主角们可能都没有想到吧。
据我了解,改革开放前的义乌,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政策极封闭,农村公社化,种粮交国家。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春夏秋冬忙田边,可还是食不果腹、身穿不暖,甚至难以活命。在那岁月里,外出要饭的、在家饿死的也并非没有。比起那些田广地阔、有矿有产、有工有厂的外地,义乌,确可谓“贫”人一筹、“苦”人一等。但是,义乌人就是如此有骨气,有志气,有才气!我们的祖祖辈辈们不怕苦不怕累,摇起了“拨浪鼓”,当起了鸡毛换糖的“货郎担”,正是他们的努力与奋斗,为我们义乌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经商之路。
这样一部电视剧,没有华丽的衣裳,没有精美的装扮,没有让人震撼的特效,却深深吸引了不少义乌人民,甚至是很多90后的年轻人。我想,这就是“不服输,不怕苦,勤劳肯干”的义乌精神才能折射出的巨大魅力吧!随着社会的改革,我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幸福,可有多少年轻人还愿意去肩挑担,手摇鼓,去感受祖辈们走过的历史沧桑。是的,现在的人都擅于遗忘,很多年轻人都已经遗忘了父辈艰难地积累财富的过程。
在这部电视剧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张译扮演的陈江河和殷桃扮演的骆玉珠。虽说不爱看这种国产剧,可我也略知一二,我们的国产剧呀,要么就是俩人相爱,却遭父母反对,最后经过努力终成眷属;要么就是从头到尾都是情意绵绵,可惜总会有误会产生,最后仍就是好结局。可是这部剧中的两个主角,他们的爱情却是一波三折,可脉络却也清晰有理。
陈江河、骆玉珠,都是没有家的人。陈江河从小经商天赋异禀并且耳濡目染学大人们鸡毛换糖,学会了怎么快速对货物进行估价交换。八十年代处处生机勃勃,义乌小商品市场蓬勃发展,陈江河走南闯北跑遍大半个中国早已具备了一个成功商人的品质,他在偶然间认识了同病相怜的骆玉珠,二人更有在做生意上高度的默契。当他们的儿子接手家族生意后,在两代人新旧思想的碰撞下,他们随着中国互联网电商的发展有了跨越式的突破,在危机四伏的商业环境中闯出一条大道。即使后来经历过商场的流言四起,集团股价的起伏跌宕,在两代人智慧的结合中也度过了危机。
义乌有一条条“陈金水”们踏过的路基;有一轮轮“谢书记、邱英杰”们前赴后继,咬定“兴商建市”这颗“青山”不放松的开明公仆;有成千上万的“陈江河”们,凭借自己的勤奋与智慧,从“个体户”打拼成了许许多多的“玉珠集团”、“金珠公司”、“银珠商行”……这些,虽是当年的“陈金水”们所没想到的,但又是改革开放好政策和敢为人先、勇于进取的精神所造就的必然。
义乌不仅有数十万的经商大军,有数不尽的“陈江河”和“骆玉珠”,而且拥有来自国内大江南北成群结队的采购商,有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老外客商。因为义乌人会包容、重守信,所以朋友满天下,生意做全球。如果说30年前义乌人的勤奋努力,那是为了基本生计,而后来家底殷实之后的义乌人,同样在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忙前又忙后,那就是为了做强做大,让更多的“鸡毛飞上天”,因为义乌人的梦想有无数,勤劳致富的道路无止境。就算是“蜜罐”里长大的义乌年轻人,也一定会明白甜蜜是通过勤劳的采取才能获得,所以,义乌年轻有为的后生们一定会敢于担当,在新的创业道路上,继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