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摇拨浪鼓,肩挑货郎担,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义乌人的写照。随着《鸡毛飞上天》的热映,每晚七点半,锁定浙江卫视,成为我那段时间每天必不可少的“文化晚餐”。在剧中,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我们义乌人的艰苦奋斗、勤劳好学、诚信包容、开拓创新精神。感受到义乌在改革开放后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改革开放成就了义乌“小商品”
义乌位于浙江省中部,“七山二水一分田”资源的贫瘠,造就了生活的贫苦,在改革开放初期义乌也可谓是出了名的穷地方,所以许多人因生活所迫,冒着要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批斗宰割的风险,偷偷摸摸熬点糖,肩挑货郎担,背井离乡、走南闯北、在大街小巷摇响“拨浪鼓”,以“鸡毛换糖”的物物互换形式做起了小生意。好在以谢高华为书记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敢于解放思想、敢破敢立、冲破种种禁令,作出了正式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决定,首创了“兴商建市”的发展战略。义乌人本着“一分钱撑死人,一毛利饿死人”、“做生意进四出六,开四门”等诚信包容的宗旨,使义乌一步步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商品城”。
二、创新发展成就了义乌“大世界”
邱英杰对陈江河说“义乌之外有中国,中国之外有世界”一个人不能局限于一个地方,或一个区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义乌正是有许许多多的“陈江河”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敢于发展。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进军世界市场,建立海外仓等等,一个个的创新成就了义乌商品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三、“互联网+”成就了义乌“买全球、买全球”
剧中,邱妍说过的一段话很深刻:“没有超前的意识,一个企业就没有发展,以前一个企业倒闭或许需要十几二十年,现在一个企业倒闭也许是一夜之间的事”,“巨人倒下了,身体还留有余温”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用好互联网这一平台,摆在我们义乌人面前。2015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义乌培育了一大批的电商基地,从线下走到线上,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以小商品城为代表的义乌企业正在践行这一做法。小商品城推出电商平台“义乌购”,市场内7万家经营户开通线上店铺,全部上线义乌购3D实景,把线下的海量商品搬到线上。探索建立B2R模式,通过“互联网+仓储配送”模式将市场商品直接供应给各地零售商。2015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33亿元,其中跨境电商零售额约150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10%,销售网络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西方重大的节日、综艺节目中随处可见义乌的商品,在义乌也随处可以买到各国的商品,“互联网+”真正使义乌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和发展,义乌人民正撸起袖子加油干,“鸡毛换糖”再出发,让“鸡毛换糖”精神在古老的乌伤大地上续写更绚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