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宽容”应该是有前提,有底线的,而底线就是之前提到过的“原则问题”。只有把这些“原则问题”都给解决掉,跟相关规则磨合好,“宽容”才有的谈。
继北京的“共享睡眠舱”被关停后,7月17日下午,上海的“共享睡眠舱”也在热议中被拆除。上海公安局对此表示,“共享睡眠舱”是个新模式,尚未获得消防许可,也没有宾旅馆特种行业经营许可,目前在上海已被叫停。(澎湃新闻网7月18日)
借着“胶囊旅馆”的底子,并加进“共享”的概念,还有WiFi、扫码支付、充电等功能,“共享睡眠舱”确实火了一把。无论是在北京、上海和成都的实体店面,还是在舆论场,“共享睡眠舱”都成了焦点。当然,成为焦点也意味着要承受相应的质疑,隔音、卫生、安防、身份认证隐患等问题自然就来了,紧随其后的还有相关部门的实地检查。结果是,这些“共享睡眠舱”被贴上了“不合格”的标签,都没逃过被叫停的命运。
对此,公众确实没必要惋惜,毕竟相关部门叫停“共享睡眠舱”的理由合理正当,属于依法依规办事。更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理由都能归于“容易给公众安全带来隐患”这一项,包括卫生安全和生命安全等。而这些恰是社会层面的原则问题,不能绕过。如此看,非但不必惋惜,还应该为这样的叫停叫好。
这些“共享睡眠舱”,虽然在形式和理念上比“胶囊旅馆”略高一筹,但是本质上还是步了一些胶囊旅馆的后尘,没有摆脱各类隐患是其现实弊端,必然逃不过被查处的结局。其实,这也说明了“共享睡眠舱”的运营者在前期的开发和管理中,存在经验不足,考虑不周,对一些隐患认识和处理不到位的问题。因此,现在的叫停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可以敦促他们更好地完善。
现在,舆论场中有一个较强烈的声音,就是说要给“共享睡眠舱”一点时间与空间,因为它确实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有相应的市场需求。说白了,就是要政府和公众对“共享睡眠舱”宽容以待。其实,这个可以有,但是所谓的“宽容”应该是有前提,有底线的,而底线就是之前提到过的“原则问题”。只有把这些“原则问题”都给解决掉,跟相关规则磨合好,“宽容”才有的谈。这是“共享睡眠舱”进入市场的必经之路,不容一点商榷。
在几家体验店接连被叫停后,“共享睡眠舱”的公司也主动关停了北京、上海和成都三地剩下的体验店,进行技术整改。其负责人也表示,会借此完善系统,并会与卫生、工商、公安、消防部门进行沟通调整,并把消费者满意和达到政府的监管要求作为追求。这样的态度值得肯定,也与“原则问题”不能绕过的大方向相契合。但说起容易做起难,原则问题的真正规范还有较为复杂的路要走,这需要“共享睡眠舱”公司做到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