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8月29日讯(商报记者 陈健贤 通讯员 郝雅静)近日,浙江省派遣中国援马里第24批医疗队一行31人结束了为期24个月的援非征程,满载荣誉与非洲人民的祝福平安归来,我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楼群兵就是其中一员。
马里共和国是西非内陆国家,人口不到2000万,国家贫困,再加上战乱和暴动,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那里地处热带,当地人饱受疾病困扰,疟疾、黄热病、霍乱等传染病高发。作为援非医疗队中的一员,楼群兵在医疗资源稀缺、生活环境恶劣,甚至随时可能发生恐怖袭击的情况下,坚守援非一线,克服困难,救死扶伤,成了真实版的“战狼”医生。
重重困难炼就“创新能手”
2015年7月,楼群兵和队友们经过2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才到达马里首都巴马科的马里医院,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援非之旅。“出发前,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真的踏上这片土地时,感觉还是落差很大。”楼群兵刚走下大巴车,就一脚踩进了泥水坑,他说,“当时非洲正值雨季,环境恶劣、条件简陋,连自来水都是黄色的,洗脸盆几天不洗,盆底就会积下一层黄泥。”
困难远不止生活上的不便,马里非常贫穷,医疗资源更是非常稀缺。楼群兵所在的马里医院是中国援建的,虽然不到200张床位,但在马里算得上是前三的医院,全国仅有的几个脑外科、胸外科医生都在这里。当地人患病后不是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是不会来医院的,很多病人就这样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最后死亡。
“在马里想要开刀动手术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手术至少得提前3个月预约。有些肿瘤患者在发现病情之后就一直等待手术治疗,等了半年还没有排上队,等到可以做手术时,人已经死亡了。跟国内不一样,马里实行医药彻底分家制度,医生只负责看病,病人拿着处方去外面药店买药,因此往往是病人送到医院抢救,要做手术了,手套、纱布、消毒药水、缝针、缝线、注射器等还要去外面药店购买。很多病人即使幸运地预约到了手术时间,也会因为没钱购买手术必需用品而放弃治疗。”楼群兵说,他曾看到好几名患者身上有各种奇怪的疤痕、烙印,后来才知道,那是当地巫医用各种巫术治疗导致的。
由于医疗资源缺乏,在手术、治疗期间,医生们也不得不随机应变。盐水、药品等都是各国捐赠的,有各种型号、各种规格,而且很多病例在国内都很罕见,可以说基本上遇不到,这对医疗团队来说是一种严峻地挑战。因此楼群兵和队友们只能在实战中不断学习。“每次遇到医疗器材缺乏的情况,我们只能随机应变,利用身边所有能利用的材料,想尽招数、创新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次,楼群兵和队友们给一名孩子做手术,麻醉时需要用到双腔气管插管,可医院里根本没有可用的型号,楼群兵说,“在紧急情况下,我们立刻决定用单腔气管代替双腔气管插管,再结合血管外科常用的套囊作为阻断器来封堵,这样才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因为在手术、治疗期间经常需要这样急中生智创新方法,楼群兵和队友们被当地医生称为“中国创新能手”。
祖国是团队的坚强后盾
今年暑假期间突破票房纪录的《战狼2》好评如潮,尤其是电影中援非医生被枪击的情节让不少影迷落泪。作为一名援非医生,楼群兵经受了随时可能遇到恐怖袭击的恐惧,他和队员们克服了各种从未有过的困难。
据统计,马里遭受的恐怖袭击,平均每天就有一起,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巴马科作为首都,处于中部位置,近期的恐怖袭击也有增多迹象。2015年11月的“丽笙酒店人质劫持事件”,2016年6月的“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遭炸弹袭击事件”,2017年6月的“马里首都度假村遭恐怖袭击事件”……这些都让楼群兵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其中丽笙酒店距离医疗队驻地只有30公里左右,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医疗队成员就在附近500米以内的地方听从调遣。当听到有中国同胞遇难的消息,看到从现场发回的照片时,全队人员心情非常沉重,连呼吸都放慢了速度。
在马里的两年时间里,为了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医疗队成员都不敢单独出门,每周只能在周六下午出门1个半小时购买生活必需品。当地的电子网络、手机信号都很差,还会经常停电,团队人员只能每天用微信向家人报平安。在这样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国家里,作为援非的中国医生,当被问到会不会感到恐惧、是否想到过退缩时,楼群兵回答:“尽管心理压力比较大,但有团队所有成员的互相支持,有祖国作为坚强后盾,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做出这样的选择,也从来没想过要退缩。”
援非的两年时间里,楼群兵所在的浙江省支援马里医疗队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马里政府、中国驻马里大使馆及非洲人民的赞誉,也大大加深了中非两地人民之间的友谊。回国临行前,马里卫生部部长给医疗队救援队授予了当地最高级别的勋章——卫生骑士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