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龚书弘 正文

还有这操作?!义乌人过中秋被央视关注 美女主播亲临现场

发布时间: 2017-10-04 18:47:58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龚书弘 张金蓉 吴杰 编辑 童晓

  中国义乌网10月4日讯(记者 龚书弘 张金蓉 吴杰 编辑 童晓)之前,义乌因为举世闻名的国际商贸城、越发突显的“一带一路”倡议地位、传奇的“发家故事”《鸡毛飞上天》……已经被央视关注了多次。

  然而,这一次紧抓央视编导眼球的,竟是义乌人独有的中秋过节方式。

  今天(10月4日)下午17点40分,CCTV-1和CCTV-4用长达10分钟时间,同步直播《传奇中国节·中秋》走进义乌义亭镇缸窑村,对缸窑古村举行的“中秋团圆义乌印象”系列活动进行了全景报道。

  活动精彩丰富,高潮迭起,龙窑复烧、曲艺传唱、非遗展演、中外联欢等无不一一呈现,充分展现了义乌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

  龙窑复烧 共燃乡情

  “千年古窑,万年长久,干!”鼓乐齐鸣,壮士举杯共饮,窑工们将已经烧制了七天七夜的陶器从复烧的龙窑中相继取出。缸、坛、罐、瓶、壶,这些无不在制陶匠人的手中,完成了从泥块到百态的塑造。

  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坚守在缸窑村,用火与土的创造淬炼传奇。

  史料记载,早在汉代时期,义乌就有了陶器生产,而缸窑这块土地上就曾出土过汉代陶器文物,无论是作为陶器生产地还是使用地,都说明这里与陶器有着不解之缘。

  匠心长守 共享非遗

  在现场,道情、剪纸、婺剧,义乌的非遗项目一一呈现,曲调悠扬的说唱艺术、妙趣横生的镂空艺术、韵味十足的戏剧艺术,为人们送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不少市民纷纷上阵体验,希望剪纸老师定要传授几招“绝学”。

  “我之前只是在学校里见过,听爷爷奶奶说起过,但一直没有机会尝试,今天有机会接触真的让我非常兴奋。”周先生向记者展示刚刚完成的“百子灯”。造型别致、小巧玲珑、针刺均一、图案精美,周先生的女儿彤彤越看越喜欢。

  “百子灯寓意‘百业兴旺子孙满堂’,各种花鸟吉祥图案,一盏灯至少有成千上万个孔。”老师傅边演示边向大家细心讲解。

  燃香团圆 共佑平安

  离“百子灯”不远处,造型别致的香球同样也成为人们闪光灯下精彩的剪影之一。

  香球是用新鲜的柚子为基础,“柚”谐音“佑”,插满365支香,祈福家人团圆,一年365天,天天平安。中秋之夜,在义乌城乡,人们会点燃香球,挂在自家的门前或阳台上,犹如天上闪闪发光的月亮。

  万国吟诗 共诉倾心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自比利时、俄罗斯等15国的33名义乌工商学院留学生成本场直播的“网红”,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他们齐声朗诵《静夜思》,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我爱义乌,中秋快乐!”来自喀麦隆的Clovis在义乌学习中文已有两年多时间。他激动地说,能够参加此次中秋体验活动他感到十分开心,在古诗诵读与现场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他更感受到了中秋节的内涵与意义。

  身为义乌人,没想到从小到大的过节习俗竟然这么有意思,还不赶紧买个香袖,插上吉香,向月亮姑姑许个愿。

  活动的成功举办,让义乌市志办主编助理傅健很是兴奋。他表示,陶瓷与丝绸齐名,是中华文明的符号与纽带。缸窑村沿江而建,且有丰富的陶土与木材,可谓是古代义乌陶艺文化的发祥地,如今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龙窑重新点燃,不仅有利于义乌陶艺文化的传承,还与以义乌为重要支点的“新丝绸之路”不谋而合,寓意市场兴旺。同时,这次活动通过中央电视台集中向全球展现了具有义乌特色的百子灯、香球、曲艺、诗赋等,让奔波于全球各地的义乌商人、华人同胞在中秋佳节之际共享故乡的情怀,也对增强义乌的国际影响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扫描二维码,720°全景查看缸窑村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