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至今,“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问题,彰显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重中之重的定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足见“三农”工作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义乌,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事业发端于农村,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五年来,我市加快建设美丽乡村,让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之美相融合,推动全域旅游;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加快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因材施策,众创共建农民获得感;加快建设众创乡村,开启农民致富新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全市乡村从“环境美”迈向了“发展美”,从“形态美”迈向了“制度美”,从“风景美”迈向了“风尚美”。
五年时间里,我市共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金华市级美丽乡镇4个,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3个,省美丽宜居示范村14个,省级历史文化重点村3个,金华市精品村20个,金华市秀美村37个,并成功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21273元,增加到2016年的30570元;在畜牧业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农业经济依然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农业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1.39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2.2亿元,农业产值在三大产业中的占比稳居2%;居民城乡收入比也逐年降低,从2013年的2.32∶1降为2016年的1.99∶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
“以人为本、文化传承、生态优先、富民导向”的中国众创乡村,满园春色出墙来。
宜居宜游美丽乡村结硕果
漫步义乌农村,可见一条条平坦洁净的水泥路环绕田野、穿越村庄,点缀其间的休闲绿地花开四季,清澈见底的河道穿村而过,菜场、村头小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布局合理……
五年来,我市全面开展美丽乡村、美丽产业、美丽环境“三美行动”,深入实施“131010”精品培育及星级美丽乡村创建工程,积极推进“拆治归”,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平原绿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减量化处理等农村环境治理组合拳,着力打造宜居宜游的农民幸福家园,取得明显成效,展现出一幅幅美丽的村居图。
村容村貌整洁有序。不断加大农村环境设施投入,加快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并按照统一标准共建成太阳能垃圾房330座,机器处理站17座,覆盖195个行政村。通过开展“十佳村”、“十差村”评选活动,建立了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考核机制,有力促进了农村环境的美化提升。在全省率先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计完成517个村雨污分流整治,并开展第三方专业化运维,全面完成731口小微水体门口塘的剿灭劣Ⅴ类水整治任务,为2016年夺得“五水共治”大禹鼎打好坚实基础。
美丽乡村星级创建全域铺开。按照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提出了一、三、五星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全市已建成130个一星级美丽乡村,同时启动53个村三星级创建试点。马畈、何斯路、缸窑等精品村五星级创建成效明显,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全方位发展的农村示范点。
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建立市领导联系制度,国企结对共建美丽乡村,打造至美大陈、赤岸西海、画里南江、千年古镇、五色城西、人文上溪、红糖飘香、德胜古韵、慢养龙祈、多彩华溪等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和8个重点结对村,补齐资金和人才两块短板,实现村企共建共赢。至美大陈线、人文上溪线、德胜古韵线3条精品线成效初显。
全面启动新社区集聚建设和村居更新改造。自2013年启动开展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以来,共有苏溪、廿三里、北苑、城西、上溪、佛堂、稠江等7个镇街启动了集聚区项目建设,除苏溪外,其他高层公寓均已入住。全市各镇街道启动农村更新改造48个村,其中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核定44个村,村庄更新改造细则制订并完成批复48个村,完成村庄更新改造规划编制审批28个村,分户报批联审31个村1231户,启动40个村拆除旧房1221户,完成选位8个村,已启动建设改造4个村。
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五年来,我市立足改变农业“低小散”的落后局面,致力用市场的力量撬动农业项目落地生根,用政府的作为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培育农业大户、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农业产业向“高大上”方向发展。全力保障居民“舌尖上的安全”,实行农贸综合市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部分企业食堂的食用农产品免费检测,从源头上管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转变发展方式,用工业化的理念和手段抓农业,着力做大规模、做优质量、提质增效,亿元级产业化项目链条延生、蓬勃发展。
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体系。围绕生产、供销、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民合作体系,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镇两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围绕水稻、水果、花卉等本地主导产业组建了5家资金互助会,筹集入会资金2032万元,累计发放互助借款贷款2.3亿元,没有发生借款逾期或到期不还现象。农合联作为“农业综合服务提供者”,集成农资供销、农技咨询培训等涉农服务项目,在全市建成了7个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推进从单一供销服务向农业综合服务转型。着力开发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创新示范农场,以智慧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为目标,集聚资源,建设具有生产、加工、示范、服务等功能的现代农业园区,为我市农业整体转型发展提供试验样本。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大大提高。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改革举措,鼓励农业土地大片长期流转,保障流转土地和被征地农民基本权益,引导工商资本投入现代农业经营;支持承包土地向国有农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带动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全市已流转耕地面积16.7万亩,流转率达65.3%。通过土地流转,集约农村土地,成功嫁接国有资产注入农业,开展国有农场开发和建设。目前,市水务集团和市场发展集团携手后宅街道,开发集经济作物栽培、农业观光于一体的大型国有农场。2013年3月19日,我市首家“家庭农场”———义乌市经卓农场正式注册成立。随后的五年时间里,像经卓农场这样,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像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成了人们乡间休闲的好去处。
强势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通过优规划、强投入、培主体、育业态,全面建成了以佛堂省级标杆性现代农业综合区、义亭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9.03万亩粮食功能区为核心,2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和12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为支撑的网脉状农业园区体系。农业“两区”建设主次分明、相互辐射,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86亿元,涉及项目804个。
加大招商引资,实现了美丽产业提质增效。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土地资源、农业发展及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全力发展美丽产业升级版。光今年就梳理出有意愿开展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的地块45个,涉及面积4.8万亩,已接洽农业项目20个。先后成功引进了正大中央厨房、森山健康小镇、桃李春风小镇、缸窑生态示范果园、红糖产业示范园、康地·华统健康小镇、“七一”生态园等7个计划投资超亿元的现代农业综合项目,其中3个项目已启动建设。共培育完成了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5家。种粮大户冯泽宝被评为“全国十佳农民”。华统肉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年初成功上市,义乌市天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也在酝酿上市。
义乌农业春风劲吹,万物苏长。以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为主线,“优、绿、新”型的义乌现代农业产业版图初具雏形。
众创乡村开启致富新模式
围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五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打造中国众创乡村行动计划,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利用改革的手段,把农民手中原本不可流通的资产,转化成为籍以创业的资金和资本。开启村民致富新模式,农村电商蓬勃发展,村民众筹模式开发农业观光旅游和乡村生态旅游,探索“造血十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使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深入推进农村三权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先后启动实施了国家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率先在全省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试点,2015年6月26日,颁发了全省首本不动产权证;2015年12月,成功发放全国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第一单;2017年5月25日,我市首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地块顺利成交。重点推进以“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实施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义亭镇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已在全市面上铺开。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做好农户抵质押贷款的增面扩量工作,并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排污权、专利权等抵质押业务领域进行了尝试。
农村电商蓬勃发展。通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及对接网上网下市场,依托物流、人流、资金流优势,全面启动“百村电商”工程,培育农村创业主体。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在中国网店第一村(青岩刘村)吹响,2013年,青岩刘村网店数2000家,销售额20亿,日均出单量3万单;到了2016年,青岩刘网店数已达到3200余家,网货销售额达50亿元,日均出货10万单。除青岩刘———中国网店第一村外,高桥———跨境电商物流村、龙回———国际电子商务村等一大批区位优势明显、动力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实力创业村落子布局,风起云涌。今年6月,我市88个村入围省商务厅公布的《2017年度浙江省电子商务专业村(萌芽村)名单》,较去年增加23个,位列全省县级市第一,占全省的12.5%,金华的51.4%。2016年全市电商成交额超过1000亿元,2017年1-5月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705.43亿元,同比增长22%。截至2016年底,全市已建成农村电商综合便民服务站(点)494个。
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创新农民众筹模式,以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商务旅游目的地为契机,大陈镇马畈村众筹发展乡村产业模式应运而生。该村成立了马畈乡村旅游开发公司,拿出乐园40%的股份用于筹措建设资金,60%的股份属于全体村民共同拥有,鼓励村民将土地流转到村里,共同开发马畈农业奇幻乐园,通过股份制经营,由民间资金投资,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获得极大成功。之后,又成功培育了里忠、何斯路、缸窑村、七一村等一批众筹众创发展乡村旅游的亮点村。其中,义亭镇缸窑村今年已成功引进总投资超1.8亿元产业植入项目、七一村成功引进总投资1.5亿元的“七一”生态园项目。全市共建成26个农业产业特色村,29个乡村旅游特色村,2016年全市农家乐经营户营业收入15421万元,同比增长20%。
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结合义乌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有利条件,因村施策、多措并举,探索运用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有偿使用、众筹众创、结对共建、产业激活、土地规模经营、异地物业、项目引入、资产盘活、行政村撤并等发展集体经济“造血十法”,着力走出一条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道路。目前,全市76个省定集体经济薄弱村,9月底已全部实现“摘帽”。
展望未来,我市将按照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有关精神,根据“建设美丽义乌、创造美好生活”的总体要求,围绕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市的目标,以星级美丽乡村创建为主要载体,加快推进“中国众创乡村”建设,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切实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相信不久,一个“空间优化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乡土特色风貌美、村强民富生活美、人文和谐风尚美、改革创新发展美”的“六美”义乌新农村,必将脱颖而出,入画而来,在商城大地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