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杨静 正文

义乌40分钟纪录片登上央视 探寻发展之谜

发布时间: 2017-11-12 09:13:22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杨静 编辑 童荟颖

  中国义乌网11月11日讯(记者 杨静 编辑 童荟颖)今年义乌已多次登上央视,受万众瞩目,腾飞的义乌正以更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展现它的魅力。11月11日22时2分,义乌又登上了央视CCTV-10科教频道《中国影像方志》栏目,与全国观众见面。

  纪录片用四十分钟的时长,围绕地名记、历史记、戏曲记、市场记、创新记、丝路记六个部分对义乌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影片以张鹤珊、冯爱倩、温海铭、楼仲平等鲜活人物事例为背景,寻找义乌发展之谜的答案,讲述义乌人的乌伤故事。

  从空中俯瞰义乌,义乌三面环山、遍布丘陵,在大自然赋予义乌的天地里,山占了大半,余下的是田。每天有无数人来到义乌,他们眼中的义乌是很有腔调的地方。不过在经济学家眼里,义乌是一个难以以经济学理论解释的商业之谜,既不靠海,也不沿边,土地贫瘠,资源匮乏,这样的一座城市却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义乌的“义”代表情义,对亲人、国家有情有义。在义乌人看来,忠孝本是天经地义的,当义乌人称自己为“乌伤人”时,是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是只有义乌人自己才能体会的道德情感,那是流淌在义乌人血液里的忠孝节义汇成的地域认同,也是货郎走南闯北的乡音共鸣。

  鸡毛换糖是义乌创业史的开篇之作。最初的鸡毛换糖贸易发生在廿三里的老街一带,首批义乌商人以廿三里为中心形成了规模浩大的敲糖帮。而当时中国经济正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折,1982年义乌县委正式通过“四个允许”,同年9月稠城镇和廿三里镇两个小商品市场率先开放,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由此诞生。义乌人协同作战、族群团结的文化积淀让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一步步从“马路市场”发展成名副其实的“世界超市”。秉持着“你发财我赚钱”的信条,义乌人率先开展市场经济实践,用鸡毛换糖的精神把一个贫困的农业县变成了世界“小商品之都”。

  如今,义乌已成为窥探全球的窗口。撕胶带的声音,讨价还价的声音,以及运货车启动的声音,在义乌的街市上空交织在一起,这个城市的忙碌声音,让全球各地按照义乌的节奏开始新的脉动。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荟颖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