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2月18日讯(商报记者 卢丽珍)看一个村庄的影响力有多大,有人曾讲起过这么一个标准:富不富,看农户,强不强,看村庄。日前,义乌就诞生了这样一个真正富有影响力的村庄———根据中国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名村影响力及发展指数300佳,浙江省入选的35个村当中,我市城西街道七一村名列第147位。
七一村,这个与党的生日同名的乡村,20年前还是一个贫困村,20年后嬗变为远近知名的小康村,如今更是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奔小康样本村。
改善环境,让“居者有其屋”
有道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在乡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建造房屋。
七一村早先也面临着住房的窘境。七一村原本是东河乡政府所在地,因为空间拥挤,村民居住条件很差,许多房屋破旧不堪。“从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一开始,村两委就把旧村改造当作提高群众生活和幸福指数的头等大事。2002年,七一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主动让位,启动旧村改造:村民优先安排地基建房,待全村90%以上村民住上新房,党员干部才获得地基建造新房。
如今,八成村民已经住进洋房别墅,七一村党委书记何德兴和他老母亲仍住在老房子里,村两委干部们也没有一家造新房。
2015年,村民何恃大搬进了100多平方米的新房,一家三口的生活质量提升了,不仅是因为居住环境变好了,更是因为收入增加了。原来,何恃大把楼房的下面两层用于出租,仅租金收入就让他一家年收入增加了3万元。“我们村通过旧村改造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村民们一个个都很开心。”何恃大说。
村民与外来建设者和谐相处
七一村不只是“人富”,也不只是“景美”,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这里淳朴、温暖的乡村风气,和多年始终如一的平安与和谐。
为了保障村民当家作主,七一村制定了一整套村民自治管理的措施,营造了人际和谐氛围。护村队共有23人,外来人口占了6人。外来建设者江胜平说:“参与治安管理,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七一村的村志里,外来建设者的贡献也被写进去。与此同时,每月15日被定为党员活动日和村民代表例会日,每周五被定为村民咨询日。坚持每月公开村务、财务,并在村班子及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上进行通报。
七一村流传着一句话:这里没有外乡人。七一村的外来建设者在这个村子里不仅有说话权,还享有许多和当地村民一样的待遇。
村里花100万元建了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中心广场,投资设立电子阅览室免费向外来人员开放。自2007年6月起,七一村在义乌市率先建立了外来建设者联合党支部。目前已发展外来建设者党员8名,确定入党积极分子23名。每年年终,村里还开展“我为第二故乡添光彩”先进个人及荣誉村民评选活动,与外来建设者共同营造和谐氛围。
打造党建农业生态园
七一村党委书记何德兴讲过一句话:钞票不是最大的财富,文明才是最大的财富。每个七一村的群众都知道,在现在的七一村,这种文明的内容很广泛,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的、乡俗的,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发展是硬道理。为了让在外经商的农民安心,村里统一进行了土地流转,实现农田规模经营。七一村村两委通过引导村民改变种植模式、“村企共建”开展来料加工、建综合市场和旧村改造等方式,村民年人均收入从1997年的3700元增加到2017年的48000元。
党建是灵魂。很多“先进村”多是昙花一现,而七一村这么多年一直光辉闪耀,鲜红的党旗不但没有“褪色”,而且连年“添彩、增色”,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党建工作常抓不懈。4年前,七一村开始打造“七一农业生态观光园”,占地460亩规划建设总面积410亩,总投资6000余万元,今年7月1日正式开园。这是我市唯一集党建教育、休闲旅游观光、绿色农产品生产、花卉观赏、生态湿地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建农业生态园。如今,走进七一村农业生态园中,“七一号”“先锋号”小火车在园内交替来回穿梭,车里一片欢声笑语。
文化如水润。为做好党建经验的传承与发展,七一村结合党建文化和党史,着手打造了一个党建博览园和农业生态园,这个特色独具的生态园,既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进来游玩参观,又能成为一个党员学习基地。近年来,七一村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巾帼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这次,七一村入选2017年中国名村影响力及发展指数300佳,提振了我们的信心,可以甩开膀子加油干,努力把村庄建设得更美丽,让村民的生活更幸福。”何德兴信心满满,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乘着十九大的东风,七一村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力争在明年1月完成生态园二期工程、明年3月启动第三期工程,不仅自己村富起来,还要把周边的乡村休闲旅游带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