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七日,赤岸巽村传统斗牛大赛场景
斗牛比赛开始前的牛角饮酒仪式
义乌斗牛习俗非遗项目传承人毛协秋平时悉心照料、驯养他的斗牛
中国义乌网12月25日讯(商报记者 陈金花)鼻孔喷着水汽、蹄子踢着泥土,两头公牛各自摆出进攻姿势,冲向对方,用犄角抵在一处;厮杀得难解难分时,现场观众呐喊阵阵,助威声声……这一幕幕场景出现在日前在赤岸镇巽村举办的传统斗牛大赛上。
同西班牙斗牛相比,这里少了神气的斗牛士、闪光的利剑、红色的斗篷与血腥的杀戮,但却多了一份独特的乡土风味。
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的金华(义乌)斗牛,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如今义乌斗牛习俗虽然日渐式微,却依然保存着完好的区域性和原生性,它默默叙述着义乌人在昔日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顽强、乐观的生活历史,展现着人们的智慧、勤劳和坚韧。
农耕时代祭祀祈福的民俗
平日宁静恬淡的小山村,因紧张刺激的斗牛大赛而热血沸腾,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看客把巽村妞歌斗牛场围得水泄不通。一系列古老的仪式后,参赛的斗牛佩戴着象征勇士的装饰,由其主人护送进入斗牛场。此时鞭炮齐鸣,观众欢呼雀跃,场面十分壮观。
一声号令,斗牛开始。10余头彪悍善斗的黄牯牛、大水牛轮番上阵。参斗的两头牛从两端四蹄腾空,冲了上去,四目怒视,夹尾低头,四角相接,奋力争斗。每当斗得难解难分时,“拆手”即上场将牛强行分开,稍作休息,又令相斗。当胜负分明时,“拆手”再次将两牛分离开去。这时,败者仓皇逃跑,胜者则飞起四蹄,穷追其后,十分精彩。
这就是义乌承继千年的古法斗牛习俗,恰如清末进士王廷扬在《斗牛歌》中的描述“进退变化若有知,腾跨牛背声唏唏。必然跃下猛抵顶,落头倒项相挎持”。
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曾称,与西班牙斗牛的狩猎时代遗风不同,金华(义乌)的斗牛是一项带有东方文明独特魅力的民间娱乐活动,是农耕时代祈福的民俗。人们在这项民俗活动中,祈福未来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其风情可与西班牙斗牛相媲美,被称为“东方一绝”。
传统民间斗牛,一般选在春秋农闲之际,数十天便举行一次。地点多在群山环抱的水田之中,方便群众观看。斗牛均选用未经阉割过的公牛,俗称“牯牛”或“黄牯”,需年轻、骼架高、毛光泽、腿粗壮、角粗短、性凶悍。角弯或长而尖者皆不选用。斗牛要先经过训练,娴熟斗法,才能上斗场。
义乌斗牛打斗内容丰富多样,极具挑战性和观赏价值。打斗方式大致分为冲撞型、技术型和耐力型三种类型,各有所长,各具特点。
义乌斗牛的牛的品种及驯养体现了义乌昔日农耕文化内涵。有关斗牛流传的约定俗成术语及涵义体现出义乌斗牛文化深厚并且传承规范有序。
义乌斗牛习俗有近千年历史
义乌斗牛,民风古朴,源远流长。但义乌斗牛风俗究竟始于何时,说法不一。其中的一种说法是,义乌的斗牛活动在秦汉之时就已开始,在宋代时得到发展和普及,在清代、民国时期,达到极盛。
据《史记·风俗通》云: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开成都县两江,溉田万顷。神须取女二人以为妇,冰自以为女与神婚。径至祠,劝神酒,酒杯澹澹,因厉声责之。因忽不见,良久,有两苍牛斗于江岸。有间,辄还,流汗谓官属曰:“吾斗疲极,不当相助耶。南向腰中正白者,我绶也。”主簿刺杀北面者,江神遂死;《成都记》曰:“由是斗牛之戏,今世尚或有之,盖自秦世之始”。再考之《后汉书》记载:“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
按上所述,义乌的斗牛活动,或远在秦汉之时就已开始。但清·王廷扬却在《斗牛歌》小序中云:金华斗牛之风,相传始于赵宋明道年间,胡正惠公则奏免衢、婺身丁钱,乡人祀之,以此娱神。这样看来,义乌斗牛习俗应该也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据民国·黄侗《义乌兵事纪略》记载:“金华、义乌向有斗牛之戏。故老相传:二邑犬牙相错处,土刚民悍,往往多事……村社斗牛寝成俗矣。”“乾隆丙午丁未间,金华令彭载赓始禁之”。
义乌斗牛分布区域较广,主要以义南地区赤岸、佛堂等乡村为主,还流行于后宅德胜岩、义亭铜山岩、城西夏演、廿三里楼山塘及华溪等地。
日寇入侵,义乌沦陷,斗牛一度停止,抗战胜利后,各地又时兴过斗牛;国民党统治时期也曾再三禁止,均未收效。赤岸、田心、倍磊、巽村等村斗牛活动增多。1949年以后,义乌斗牛一度停止,逐渐面临失传。上世纪50年代,田心有过一场斗牛。1985年冬,倍磊平望村举办斗牛比赛,有牛10余只参加角斗。
进入新世纪,义乌斗牛活动逐渐复苏。近些年,义乌开始重建斗牛场,恢复斗牛节,并在赤岸妞歌斗牛场、佛堂福劳尔乐园、马畈农业奇幻乐园等地时有零星开展。
义乌尚武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
金华浙中一带民间有俗谚:义乌拳头,兰溪噱头,武义芋头。此语多多少少反映出了各地民风和性格的特点。在过去,一提起义乌人,便会说:义乌是只有穷人、没有孬种。义乌人是尚武的,不敢说打遍天下无敌手,却也从来都不是好欺负的人。
义乌人的尚武是有传统的。在华夏民族许多朝代危难的时刻,都曾出现过义乌人挺身而出、保家卫国的身影。比如三国时的骆统、宋代的宗泽、明朝抗倭义乌兵等。
抗战时期,浙江沦陷,政府组织抗日武装,报名最踊跃的是义乌人;解放后的抗美援朝时期,义乌也是浙江省参军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当兵是义乌人的出路之一,从军成了义乌人的一个传统。这些都是义乌人尚武传统使然。而原始粗犷紧张刺激的斗牛正是义乌尚武(勤耕)传统文化的必然表现,属于农耕文明典型文化的“活化石”。
牛与人是朋友,在它们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只有付出,没有索取。牛与人是战友,它们带着主人情感去战斗、搏杀。在斗牛赛场上,牛王们展现非凡的智慧与顽强,犹如人类擂台上的拳手,斗智斗勇,以硬碰硬,敢打敢拼。人们惊叹它们的勇敢和力量、欣赏它们的智慧和精神。
赛牛高大威猛、斗性十足,打斗场面精彩刺激,高潮迭起,很具观赏性和视觉冲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关注。时至今日,斗牛逐渐演变为纯娱乐性体育竞技活动,成为目前依稀或见的义乌农耕时代娱乐活动中体型最大、最为激烈的赛事活动。
业内人士认为,如今,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义乌斗牛文化,进一步认识到濒临消失的义乌斗牛活动对于丰富和拓展群众性体育竞技娱乐活动、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等具有重要作用。
非遗传承人的坚守和努力
赤岸西海巽村斗牛习俗发起传承人从清末民国初期、解放前直至现在,由赤岸毛店人毛祯兰、毛祯海、毛祥富、毛协秋等祖上四代相传,至今依然承继古法斗牛风俗。
在当天的斗牛大赛上,年过半百的毛协秋牵着自己训练有素的斗牛精神抖擞地迈入赛场。在他的号令下,高大威猛的斗牛温驯、笨拙地表演着转圈、半蹲,扬蹄、摇摆等多个憨态可掬的动作,惹得现场观众不断捧腹大笑。
这时,毛协秋的心情一如冬日柔和的暖阳,明亮而舒坦。今年8月,赤岸巽村斗牛习俗入选第六批义乌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也是义乌惟一的斗牛习俗非遗项目;不日,该习俗还将入选第七批金华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筹备多时的以“展示非遗文化”为主题的传统斗牛大赛顺利举办……凡此种种,令他对这一古老民间娱乐活动重振声威充满信心。
为了传承、弘扬巽村斗牛习俗,近些年,毛协秋等传承人一直在默默坚守并积极运作:成立巽村斗牛习俗申遗组织机构;收集整理有关实物、资料,申报义乌市、金华市非遗项目;成立申遗实体机构———义乌妞歌家庭农场;投入200余万元建设可容纳1500余观众观看的巽村斗牛场;组建义乌斗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