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 正文

义城年味|义乌“白糖”制作技艺在这户人家传了近百年

发布时间: 2018-02-11 11:17:08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毛旭倩

  若不是经人指点,普通人很难找到这家位于义乌江东街道孔村的制糖作坊,义乌人李志松,出生于制糖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八年前从父辈手上接下这门手艺。

  义乌味道粘牙的“白糖”

  熬好的麦芽糖

  李志松推广孔村白糖

  这糖,不是白砂糖也不是名声大噪的义乌红糖,而是一种由麦芽和糯米制的麦芽糖,颜色呈白色,义乌人都称它为白糖(下称白糖),义乌农业志记载,饴糖(俗称麦芽糖)饴糖主要原料是糯米加麦芽加工而成,其它也有玉米、高粱等制成。早在清代时,义乌民间农民就有饴糖制作,并外出鸡毛换糖。民国期间农民自制成葱管糖、麦芽糖等在市场上出售。共和国成立起,在农历十月份起农民多数作一项副业,制作饴糖在市场上出售。1987年产量最高达296吨。

  义乌白糖有一种特别的香味且十分粘牙,吃起来饶有趣味,到下半年特别是春节临近时,这种古老的零食便会出现在义乌人的家中,虽然现在物质生活丰富,零食五花八门,但白糖仍是义乌人记忆中最独特的一种味道。

  百年传承祖辈靠白糖发家

  见到李志松的这天下午,他刚去龙游参加白糖推介回来,2013年孔村白糖入选金华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义乌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作为非遗传承人的他,自称肩上多了份责任。

  义乌白糖首推孔村,孔村的历史始于明成化年间,距今已有500年历史,孔村白糖距今也有百年历史。在《后汉书》“卷十”“后纪”十上“明德马皇后”就有“含饴弄孙方言饴饧”记载。义乌白糖制作早在元代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位于明方广《丹溪心法附录》)“卷首”二十中有明确记载。民国至改革开放初期,金华市面上销售的白糖几乎都出自孔村。

 
糖宝

  李志松这里,历史还在跟前,他拿出了一面制糖用的匾,上面印有“李宏昌”的字样,“这是我外太公的名字,差不多有百来年了,还有一只装谷壳的笼,民国22年的,被我不小心烧掉了”,李志松说,自家的制糖史要追溯到自己的外太公,当年外太公在金华开办糖厂,取名“宏记糖坊”,开在最繁华的胜利街上,挣下了不小的家业,这块匾从外太公、小外公、姑婆、妈妈一直传到了自己手上,李志松惊讶于这块近百年历史的竹篾匾还结实牢固,仿佛藏着家族的奋斗史。

  白糖制作需十八般武艺

  做白糖难么,李志松说要做好不容易,自己也在不断的探索中,白糖制作需经历发芽、洗净、蒸煮、发酵、压榨、熬制、打糖等步骤,每一步都要认真对待,比如发芽这个步骤,从麦子的挑选上就下功夫了,李志松早年前用义乌产的小麦,现在改用大麦,发芽率高,发芽还看天气,天气不好的时候十几斤麦芽要发一个月。还有熬糖的步骤,如何控制火候,使出来的糖不老不嫩,都需要长期实践去摸索。白糖的副产品很多,义乌话音译过来的“德宝”就是比较复杂的一种,白糖包裹着爆米花粉、红糖,外面又粘上芝麻,吃起来口感丰富、回味无穷,做起来却需要六七人,十分费工夫。

 
打糖
 
 
李志松从外太公手上继承的匾

  李志松的父亲今年已82岁,但直到做不动了才把这门手艺交给儿子,李志松也不孤单,现在他的妻子、儿子都学会了做糖的各个步骤,村里以前做糖的老人还会时不时来看看。现在遍布新楼房的孔村,曾有三四十户人家做糖的这个义乌小村庄,还有这样一户人家飘出白糖香。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