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3月7日讯(市民监督团成员 陈航 吴功俊 王明升 商报记者 刘军)对老人就餐实施补贴是义乌市保障各处“居养中心”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说,这是一些“居养中心”食堂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但是补助资金的审核、把关非常严格,资金到位周期长,使不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居养中心”运行艰难。而赤岸镇莱山村采取了“多腿走路”形式,不仅有效化解了“居养中心”的资金隐忧,还形成了人人尊老爱老敬老的浓厚氛围,“居养中心”食堂也变成了老人们贴心、暖心的公益食堂。
“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子!要办就办成全市最好的‘居养中心’。”莱山村几位村两委干部多次说到这样的话。莱山村是一个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村庄,而且新一届村两委是一个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集体,葫芦湾滑草场、熊之家农业文化产业园、以国学礼仪为主题的文化礼堂都成了义乌响当当的乡村品牌。2014年下半年,村里依照上级要求,决定筹办老年人“居养中心”,全村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居养中心”建设,并将村里原来的米厂改建成老年人食堂。值得关注的是,由于补助资金一时无法到位,从当年重阳节运行到2015年春节前夕,“居养中心”尤其是该中心食堂的运行资金,几乎都是村干部们主动垫付的。对于这些好事,村民们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间。2015年除夕之夜,莱山村的干部们邀请回村过年的乡贤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扶老、爱老、敬老座谈会,村干部们又一次带头为“居养中心”食堂捐款,众乡贤个个慷慨解囊,3万多元捐助款让每一位莱山人心暖如春。
“人人出力,个个为‘居养中心’及老年人食堂添柴加油。”村两位干部都隔三差五地为“居养中心”食堂送去自家制作的食材,外出办事也总会给老人们带些牛奶、面包、饼干、啤酒等食品。在村干部们带动下,一些村民也都把自己在山上、田里种植的竹笋、蔬菜等送到食堂,还有些老人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给“居养中心”,个个以此为荣。在“居养中心”食堂门口有一块捐助光荣榜,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村民、村干部捐赠的钱物。村干部介绍,在莱山村,“居养中心”是全村人眼中的一个“家”,大家都为这个“家”出钱出力。有两位村民主动充当“居养中心”食堂的厨师,只领取微薄的薪金。60多位老人,人人是志愿者,平时互帮互助,他们一般都“相约结伴”去食堂吃饭,发现谁没有来,就会马上赶到老人家中去看望,防止发生意外情况。村里有一位精神疾病患者,朱师垚等老人每天都把午饭和晚饭送到他面前。这个小山村里,每天都发生着让人感到温暖的事,可对他们而言,这些又都是崇德向善的平常事,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也因此感动不已,纷纷为莱山村“居养中心”及其食堂捐款捐物。
“居养中心就是我们的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建设美好的家园。”莱山村干部和老人都这样说。“我们还有一块菜地,保证‘居养中心’食堂蔬菜的基本供应。”昨日上午,在村干部带领下,我们来到村口的党员菜地,这片菜地有0.6亩,长满花菜、青菜等蔬菜,村干部说,这片菜地由村党员干部和热心村民共同开垦与打理,一年四季蔬菜不断,全部供应给村里的“居养中心”食堂,前段时间春节放假,菜地里的蔬菜都吃不完呢!
“村里的党员干部能干事,村民们个个齐心协力,莱山村的‘居养中心’及其食堂热热闹闹、暖意融融,这就是一个爱心满满的公益团体,一个贴心暖人的公益食堂。”赤岸镇一位分管民政工作的负责人说。在莱山村文化礼堂,几位老人对记者说:“干部带着群众干,群众你帮我、我帮你,众人添柴火焰高,我们莱山的老人就是有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