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张吉英:怀着善心为贫困孩子“打伞”

发布时间: 2018-03-19 09:16:50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商报记者 王佳丽

  中国义乌网3月19日讯(商报记者 王佳丽)心怀善念,必有回响。义乌的爱心经营户张吉英,一次次将善心撒向有需要的地方,“回响”所及之处,更改变了她自身的处事态度。多年来,张吉英连续为云南贫困儿童捐献上万把雨伞,捐助爱心款上百万元;她深入云南贫困之地,考察当地留守儿童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救助。她的善心之举很少有人知道,但她从未停止帮助他人的行动。

  经商之余胸怀善心

  “我小时候生活很艰难,正因为如此,才更努力去创造美好生活。”张吉英说。1996年,23岁的张吉英离开自家创办的工厂,从上虞来到义乌做生意。由于她家生产的雨伞质量较好、款式多样、价格实惠,张吉英凭着热忱的待客之道,在义乌将雨伞批发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生意场上的张吉英,是一个非常好学、认真的人。1997年,张吉英第一次接触外国客户,但她不懂英语,只能通过按计算器完成交流,虽然那次合作成功了,但她对自己并不满意。1998年,张吉英报名学习英语,2000年,她又学习了阿拉伯语。“义乌的外商越来越多,如果不学几门外国语,也许会被市场淘汰。”张吉英说。

  张吉英对自己如此严格,对别人却有一颗慈善宽容之心。经商之余,张吉英常常会报名参加各种慈善活动,如参加爱心公社的书包漂流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助书包、文具和雨伞;每年为义乌环卫工人的年夜饭活动捐款,让环卫工人过个好年;经常充当爱心斑马线上的文明劝导员,以身作则倡导文明出行;身边遇到有需要紧急救助的人,她就会伸出援手。她常说,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爱心是会传染的。

  爱心撒播云南山区

  “过去,我能做到的仅仅只是捐款捐物,但这几年我发现还能做更多事情。”张吉英说。2015年,张吉英通过参加企业管理等课程培训,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虽然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但都有一颗愿意帮助他人的善心。于是,相见恨晚的20多人自发组建了一支民间爱心团队,资助全国各地的困难孩子。

  去年10月,张吉英跟着团队来到云南某山区搞活动,而这趟爱心之旅让她终身难忘。她穿着运动鞋爬残垣峭壁、扛着物资过桥渡河、住宿于没有夜灯和厕所的农家土房……短短几天的山村之行,张吉英不仅看到了山区孩子们贫困的生存现状,还弄明白了他们需要什么。“仅仅给孩子们提供物质帮助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好的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张吉英说。

  当时在“我行我善—爱心助学”活动中,张吉英与队友们为山区学校的孩子们每人发放了一本字帖,让他们学写正字、说正话、做正人,写完一本字帖并且字迹工整的孩子,可以获得奖金。“我们想通过这项活动,让孩子们懂得什么叫天道酬勤,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报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张吉英说。

  去年12月,张吉英再次随团队来到云南山区,检查孩子们是否认真写完了字帖。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大部分孩子都写完了字帖。山区的孩子虽然腼腆、不善言辞,但勤勉、努力和淳朴,这是他们最大的优点。为了确保孩子们都能领到奖金,学校还邀请学生家长一同领奖。“有的学生父母在外打工,只有爷爷或奶奶陪同。”张吉英说,看着老人领到奖金时流下泪水,她也忍不住眼眶湿润。

  “山路很远,我怕小朋友们出门没有雨伞。”张吉英还常常担心孩子们被雨淋着。据悉,从2015至今,张吉英连续为云南山区的贫困儿童捐出上万把雨伞。对张吉英来说,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打伞”,让他们获得物质帮助的同时,懂得人生哲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