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由民间投资,占地6.2平方公里,投资概算10亿元的义乌江南生态园,日前通过专家评审,着手开发运作。至此,今年以来,义乌市有50多项采用股份合作,业主投资等形式的重点工程上马,投资总额达60多亿元。
一个县级市,一年内这么多重点工程项目上马,资金是从哪里来的?义乌的做法是,政府定政策,业主来投资。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配套工程亟待改善,义乌市委、市政府在实施“兴商建市”和“集聚、提升、发展、壮大”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按照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的要求,运用金融、税收手段,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市场、工业、农业、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这几年每年30亿元左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资金占了80%以上。这个市旧城改造暨市民广场建设,项目涉及30多个单位,动迁5000户居民,规模面积71.6公顷,概算总投资近30亿元,通过综合开发商业房、住宅房等建设吸引企业和经营户投资,从目前进展情况看,政府可做到资金平衡。义乌市还根据民间资金实力雄厚的实际,出台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政策,使民间投资促进各产业齐头并进。去年全市民营企业共投入技改资金10亿元,其中投资额千万元以上的25个,报浙江省计经委立项备案的项目近30个,形成了以商贸加工为特色的服装、袜业、饰品、毛纺、拉链等8大优势行业,产值占了全市工业的75%左右。
大量民间资金投向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基础性、公益性项目,使义乌涌现了一批象群星学校、复元医院、儿童公园这样高起点、投资大、有影响、上规模的私立学校、医院和公园。目前通过股份制改造,按股份制方式筹措资金正在建设的项目还有投资5亿元的会展体育中心,投资2亿元的中心医院以及投资超亿元的义乌工商学院等一批大项目。
作者:张建成、徐晓恩
刊于2000年11月6日《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