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下午,刚从法国回来的义乌新光饰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周玉霞一下飞机,听说公司正在兴办员工英语培训班,顾不得回家就直奔公司,坐进了教室。
离该公司不远的市成人英语培训中心基础班第四期才开学,就有许多人催着第五期抓紧跟上。义乌商人说,要想接好来自家门口的外贸生意,又能把生意做到国外去,就必须学一门外语。
从肩挑货郎担在街头巷尾用方言吆喝“鸡毛换糖”,到在全国最大的室内市场练摊,学讲普通话,义乌商人今天又面临着一次新的“自我突破”: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学外语,对他们来说竟会是那么迫切和重要。
近年来,中国小商品城不仅引来了全国各地客商,也引来了“洋商”。今年上半年,小商品城外贸出口额达20.2亿元,增长34%,同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往来。义乌商人感到普通话用不上了,而面对叽哩咕唱的“老外”,光靠打手势、租计算器,生意不可能做得如鱼得水。更令人有切肤之痛的是:有时生意成交了却利润微薄,因为被一些心术不正的翻译捞了
“回扣”;同时,还要看翻译的脸色行事,稍有不慎,几十万元的生意就可能“泡汤”。越来越多的国外商人人驻商城,再加上中国加入wto在即,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义乌商人学外语的热情空前高涨。
我们从市成人英语培训中心和市外贸培训中心了解到,前者今年已培训基础班和中级班学员560多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200人;后者今年已经培训学员400多人。另外,还有许多培训班也在悄悄大学或已经开学。我4fi在市成人英语培训中心看到,许多人下午收摊后,匆匆扒上几口饭就赶来听课,抢着和外籍教师对话。不少人告诉我们,回家后,还要听一个多小时的英语磁带。
“学不学,真是大不一样!”刚到香港参加国际珠宝展销会回来的某公司董事长周晓光说,参展期间,公司要了4个展位。由于每个展位的员工都会讲英语,他自己也会讲英语,能和外商面对面交流,因此一下子就让人刮目相看。这次展销自然旗开得胜——与29个国家的商人签订了70多份订单。这家公司在全国拥有数十个经销点,仅义乌一个门市部就与30多个国家有业务往来,公司已决定开设英语培训班,还有员工学韩语或日语。
作者:严红枫、徐晓恩、张建成
刊于2000年7月14日《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