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最后一个金秋,对商城义乌来说,是又一个喜获丰收的季节。为期5天的’99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共实现成交额35.23亿元,比上届增长了23%:签订投资项目28项,总投资达1.3亿元。更令人振奋的是:科技项目洽谈首次列人了博览会活动内容,共发布高新技术成果1000余项,当场签订科技合作项目25项,达成合作意向53项。
会展业,在西方被称为“经济发动机”。打开世界地图,可以看到,从欧洲到美洲,从亚洲到非洲,纽约、日内瓦、伦敦、东京、雅加达、香港……世界上几乎每一座著名的城市都无不与会展业紧密相连。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国内的一些大城市也以举办大型展会而走向世界。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城市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会展中心。
1995年,拥有“神州第一市”——中国小商品城的义乌市也跨出了进军会展业的第一步。首届小商品博览会吸引了298家企业参展,实现成交额回.of亿元。此后,他们坚持每年举办一届小商品博览会,并以其依托全国最大市场办展的鲜明特色,树立了在全国各类专业展览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据统计,通过1995年至1997年三届博览会,在中国小商品城挂牌总代理、总经销的厂商由原先的300家猛增至3000多家,一大批知名品牌进驻义乌市场,优化了市场商品结构,进一步活跃了市场交易。
然而,欣喜之余,义乌人也清醒地看到:中国小商品博览会与“广交会”、“华交会”等全国性知名展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中国小商品城这一全国小商品流通中心的地位也不相称。进一步办大办好小商品博览会,把中国小商品城构筑成全国性的小商品展示中心,成了义乌65万人民的共同心声。1998年,义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以产业化的思路办展,提升展会档次,扩大参展规模,提高办展效益,逐步把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办成一年一度的全国性知名展会。按照这一思路;’98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了两个转变;即从引进和展示名优商品为主,向引进商家推销商品为主转变;从局限于在展馆内办展,向在整个城区布展转变。主办单位也由义乌市政府升格为浙江省政府和国家国内贸易局、轻工业局。中国小商品博览会由此迎来了冲出浙江、走向全国和世界的崭新契机。这届博览会共有来自全国zi个省、市、自治区及12个国家和地区的694家企业参展,总成交额28.6亿元。
'99中国小商品博览会按照“规模更大、档资更高、影响更广、效益更好”的办展要求,在突出小商品特色、强化商业洽谈氛围、提高经济外向度、扩大展区范围,运用网络技术等业街设立了不同特色的主展区和展销区,并实行高标准布展,展览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共有1300多家企业参加本次博览会。上海、江苏、广东、福建、甘肃等省市的许多地方政府也纷纷组团前来参展。参展商品的“名”、“优”、“新”、“特”等特征更加明显,其中不乏松下、飞利浦、百事、博世、长虹、英雄、三星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博览会期间,前来采购、洽谈的客商人数每天在20万人以上。而在我国会展业中尚属首次的“网上博览会”,更是“火”了一把。博览会主展馆内的6台触摸屏、“商城信息”展位内的2台电脑和市场内的24台触摸屏几乎没有一刻空闲。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触摸屏和电脑到“网上博览会”查询和了解有关信息的人数每天达3万人次。
登上会展大舞台,是义乌的一次飞跃。
由此,一大批知名品牌进驻了中国小商品城,优化了商品结构,提高了市场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增强了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由此,义乌城市形象变得更加文明,更加亮丽。天蓝、日丽、河清、草绿、花红……展现出了与国内外知名展会相称的风采。
由此,义乌人开阔了眼界,结交了朋友,大胆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由此,义乌的民心更加团结,民风更加淳朴,民气更加振奋。依靠这种向心力和凝聚力,65万义乌人必将在新世纪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作者:骆逸群
刊于1999年10月13日《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