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义乌是座神奇的城市。在浙中这块土地上,曾经挑着货担,走南闯北进行鸡毛换糖的义乌人在1982年建起了一家马路市场。18年过去了,当年简陋的市场已经成为全国第一大市——中国小商品城。凭着它,义乌商贸繁荣,工业发达,经济欣欣向荣。“颜乌的故土已经淹没,都市的繁荣成了风景”。
说起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浙江人几乎无人不晓。人们知道它是浙江的骄傲;人们更知道它是市场的龙头;人们更关心的是,浙江的市场在过去的岁月中一直非常兴旺,那么在未来呢?中国小商品城在新的世纪能否永葆青春?它又将如何凭借东风之力来获得更大的发展?它还能成为义乌经济的支柱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片创造了奇迹的土地。
一问:它会被新经济淘汰吗?
如果说,专业市场摆摊式的经营模式是赶着马车走在乡间小路上的话,那么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就好比是驶上了高速公路。打开电脑,敲敲键盘,全世界的信息来到了眼前。阿里巴巴、美商网这样的网站更给我们提供了上交易的可能性。借助了网络,信息畅通,人们还会大老远跑到义乌这样的城市来了解商品行情,来进货吗?正因为如此,当我们走在中国小商品城,倘佯在小商品世界的海洋里的时候,心中不断地冒出了这样的疑问。
当见到了义乌市市长周启水,我们刚把这样的疑惑说出来,周市长就笑了起来:“小商品市场已经有自己的网站了。”经过了多年商界的风风雨雨,义乌人早就练就了灵敏的嗅觉。市场有什么新的风向,需要做什么的调整,他们其实比我们敏感得多。早在三年前,当大多数人对dot·com还很陌生的时候,开始设立了自己的网站——中华商埠,建立自己的信息发布中心,并选择了新千年之交的那一天——1999年12月31日开通。这样的日子也许意味着小商品市场正迎来它的发展新契机。
进入www.sunbu.com,一个信息丰富、商品琳琅满目的网页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如果您想了解某种商品的行情及供应,比如小小的钥匙扣,它马上为您搜索出小商品市场几千条钥匙扣的信息……
周市长骄傲地告诉我们,中国小商品城已有4万多条信息上了中华商埠网站,500多家企业通过中华商埠注册了国内、国际域名,在网站上注册的国内、国际域名,在网站上注册的国内外会员已超过2万名,站点访问量突破了57万人次,现在每天的访问量达到了3万人次。
市场内有一家针织公司,今年在中华商埠发布了自己的商品信息,结果小到几千美元,大到几十万美元的电子定单纷至沓来,该公司现在网上收到的定单已占总销售额的25%。
“让义乌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义乌”。义乌市政府提出的这句口号不正是表明了义乌现在的发展趋势吗?这个从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鸡毛换糖换出来的市场,已从“三尺摊位打天下”发展到“鼠标漫步网上大市场”。
二问:市场会自我衰落吗
很多市场的发展不约而同地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摆地摊——建市投摊——经营者自己加工产品——走出市场开设店铺——市场衰落。这几乎成了一些市场兴衰的规律。如浙南一家市场就是这样。在市场中壮大了的业主们纷纷“另立门户”,没了人气的市场自然难以为继。而中国小商品市场在18年的发展中,产生了无数的百万富翁,催生了许许多多中型甚至大型企业。它也会走这样的道路吗?
听到我们这样的问题,中国小商品城工商管理处处长陈如林连连摇头,决然道:“不会”他历数了一些在市场内设总经销、总代理的名牌企业:宝洁、英雄、家化……共有4000多家。“按理说,这些企业够多了,为什么还在这里设分点呢?”陈如林解释说,这全凭了市场的人气和每年巨大的成交量。
从几年前起,中国小商品城每年的交易额就超过了180个亿。不管是家庭工厂生产的小商品还是著名公司的名牌产品,都在这里找到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这正是市场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它永葆青春的秘密所在。
的确,很多市场内的经商者经过几年的摆摊经营进行原始积累后,有了自己的企业,也有了自己在市场外的店面,但他们仍然舍不得离开这里,因为离开市场就意味着抛弃巨大的商机智和财富。
浪莎袜子似乎就是为了让我们找到这个答案的。有人说,中国市场上10双袜子中,有一半出自义乌,而其中有3双是“浪莎”。浪莎袜子的经营者来自市场,后来办起了自己的工厂。如今,工厂的产值已上亿元,在全国各地开起了自己的店铺。但它仍然是中国小商品市场的一分子,因为每年在市场内提货的人占了它总销售额的50%。
正是看到了市场的人气和成交量是市场发展的根源之一,义乌市发展了所有和市场相关的行业:通讯、餐饮、交通、住宿……周启水市长说得好:“小商品市场究竟能红多久,我并不担心,因为市场里有几万人在操心,他们时时刻刻在研究市场的变化和需求。而政府要做的是,营造和提供良好的环境,让人人有参与平等竞争的机遇”。
为让市场有更大的发展,现在义乌市政府正在做一件大事——建设硬件设施一流的第五代市场福田市场。
华灯初上时分,在义乌稠州北路的尽头,在第三代、第四代小商品市场的延伸线上,陈处长指着北面一大片土地告诉我们,在这里,新的市场已在描绘蓝图。新市场首期规划达到了1000亩,整体规划为9000亩。新市场内将建设局域网,并连接到每年经营者,每户都可宽带上网。一个现代化的市场正在进行规划。
中国小商品城的成功就在于永远随市场、环境、业态的变化而变化。南望义乌城区的万家灯火,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三问:假冒伪劣顽疾如何治
到市场买东西最怕什么?假货!小商品城内一天的货物进出量达到了二三千吨,制假售假者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就不惜通过种种手段,混进市场。这甚至已成为有些地方市场的顽疾。
“谁砸市场的牌子,我们就砸谁的饭碗。”市场工商管理处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这样的口号,现在更是加大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大打大繁荣,小打小繁荣,不打不繁荣”陈如林处长说,在多年的市场发展中,义乌人已经看到,对假冒伪劣产品决不能手软,否则只能败坏市场的声誉,并使商家望而却步。
要打假,难度可不小。在小商品市场内,推位有近3万个,商品品种有8万多,一种门类的产品就达几千家,单单是饰品就有1000多家,这假怎么打?
打假首先要打得主动。市场内成立了两个巡查大队,分6个巡查小组,每天对市场内的商品进行检查;打假要有人受理,市场设立了现场投诉点;打假应去除作假心理,市场定期对经营户进行法律知识培训,进行普法教育,使其明白作假的后果。
除了工商的力量,还要依靠社会、行业的力量。市场内设有“保护名牌产品联络会”,有110家知名企业组成。它们在市场的入口设立名牌企业商品展示柜台,让商家和消费者了解“李逵”的真容,识破“李鬼”面目;要打击制假者的气焰,就要长真品的志气。市场为此给每个名牌产品的总经销、总代理制作了标志性铜牌,挂在显眼的地方,让进市场的人能眼睛一亮,直奔而去。市场内还组织经营户组成商品质量义务监督队伍。
今年,市场工商管理处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又想出一个绝招,那就是将每一个制假售假的经营者列入“不良行为档案库”,一旦有三次记录,那么,对不起,你就乖乖走出市场吧。市场还准备利用先进工具,即市场内的触摸式电脑,将制假售假者的摊位和劣事公布于众。这下,还敢作假不?
多年以前,一些地方的小商品柜台曾贴出这样的告示:“本柜台不经营义乌小商品”。这对义乌来说曾是个耻辱,今天,他们正以自己的行动证明着:义乌商品是靠得住的。据悉,上海一家知名超市在义乌一年的进货量达到了7000多万元。
四问:离国际化还有多远
无论是在市场内,还是在街上或是宾馆里,不经意间,您经常能够看到这样一幕:各种肤色,来自各国的商人和中国商人或是亲切交谈或是讨价还价。
小商品市场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各国的人,它品种多,它便宜,价廉物美的东西谁不喜欢呀?难怪外国人大老远地要跑过来,也难怪他们连连竖起了大拇指。义乌小商品至今已出口到美国、德国、日本等五大洲92个国家和地区,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企业在义乌设立了采购点,年出口交货值今年将超过50亿元。
在义乌,如果您听到一个老大妈开口讲英语,千万不要奇怪。晚上九时的义乌非常热闹,商店依然灯火通明,街道依然熙熙攘攘。而有很多的义乌人此时正坐在教室里,学外语、学国际经济,学怎么签国际化的规范合同。要提高每个经营者的素质。学会“国际游戏规则”。在政府的引导下,从20多岁的年轻人到六七十岁的大伯大妈自觉地坐进了教室。
为让更多的人来义乌,让更多的国际性财团来熟悉中国小商品市场,从1995年起,义乌市政府开始了每年一届的中国小商品博览会。义乌的领导班子全体出马,市委书记厉志海、市长周启长等领导亲自南下北上,广泛宣传。1995年的第一届,来的多是省内企业,有人笑称商家还没领导多;到了去年第五届,17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4个省市的知名企业来了,展商有松下、飞利浦、西门子、联合利华……义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朱连芳告诉我们,将在今年10月26日召开的第六届小商品博览会档次更高,来的企业更多,国际大财团也纷纷加入了。义乌正在实现着和世界的接轨。
明年的博览会将在新落成的义乌会展中心举行。这个占地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65万平方米的国际性展馆丝毫不逊于杭州世贸中心的展览厅。它的建成将在义乌建立永不落幕的展销会,为中国小商品城走向世界提供一个全新而又充满商机和魅力的舞台。
周启水市长介绍了他心中的一个想法:将会展中心建成产品的陈列展示区,经常展出世界最新、最好的小商品;在展区内建立信息中心,让经营者和生产者及时了解行情变化,让义乌成为小商品最集中,销售商最集中的现代化商贸城市……
经济学家曾评论说,义乌不但有大市场,更有大展会。这个“华夏第一市”正在以展兴市,以展扬市,走向世界第一市。
作者:杨忆华、程洁
刊于:2000年10月18日《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