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00年>市场发展篇 正文

【解放日报】一“小”一“大”看义乌――一九九八中国小商品博览会见闻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深秋的义乌城里,到处摆满了金色的小菊花。在中国小商品城广场上,一位老外头戴黑色小毡帽,嘴衔精致小烟斗,脖上套闪亮的小挂饰,乐哈哈地请人摄影留念。他指指手中的工艺篮子说:“这回,我买的都是中国的小商品!”

  刚落下帷幕的’98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吸引了5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参加,上万名海内外客商成交了38亿多元的“小”买卖。连办四届的中国小商品博览会,今年再次获得累累硕果,善于经商的义乌人把小商品真正做“大”了。奥秘何在?这一时成了行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中国的版图上,浙江义乌市实属弹丸之地。但“小”义乌始终“咬”住小商品,有异乎寻常的大手笔做“大”小商品的大市场。1982年,义乌靠“兴商建市”起步,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16年来,又四易其址、八次扩建,建成了拥有2.7万个展位、面积达50万平方主的中国小商品城。据介绍,这个规模已成为亚洲之最。

  搞市场要“路路通”,交通发达与否往往能决定一个市场的兴衰。地处浙中的义乌市,交通“小环境”不算很发达,从杭州经03省道需3小时方能抵达。但义乌人敢用开放的眼光审度沿海发达地区的“大环境”,并以“小”引“大”,为“我”所用。义乌在兴办市场的同时,很快为自己“编织”起一张交通“巨网”:杭州多名经的公路、金华的铁路、宁波的港口、温州的机场都成了义乌人办市场的“交通保障”。他们开通了300多条跨省市、跨地区的营运路线,日发各种班车近2000班次,日运货量达3000余吨,货物可直发全国180个大中城市。依靠市场的不断做大,义乌又建起自己的机场,同时,铁路义乌站也成为浙江省第三货运大站。

  以小商品定位的义乌市场,坚持以“小”为本,以“小”为特色,以“小”闯天下。义乌小商品城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日用小商品,千姿百态、千种万款,让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一位来自山西的酒商,面对五光十色的料瓶和套有上千种色块的瓶盖,连声说这里的小商品要把他“淹没”了。许多记者追问义乌空间有多少种类小商品?工商部门负责人一脸难色,说:商品天天有新样,统计实在太难。义乌的小商品战略,包含着他们谋求大发展的大思路和大动作。义乌坚持“买全国货、卖全国货”,当全国的小商品业主以日均15万人次的客流量涌向义乌时,义乌人深感自己的“蛋糕”还可做大“一大圈”。他们不仅在自己家门口操办市场,而且在北京、新疆、广西、黑龙江等地也办起了充满“义乌风情”的小商品市场;他们不断通过上海、广州等大都市窗口结识外客商,当境外的剃须刀、打火机、“电子宠物”等小商品刚刚在都市里露面时,雄心勃勃的义乌人已在非洲建起两座小商品城。目前,他们又准备在南美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再建一批小商品市场。

  商人喜欢义乌小商品城里的“大流通”,行家更关心小商品背后的“大利润”。在’98中国小商品研讨会上,一位北京的经济学家摊开笔记本说:“我的调查结果是,一块电子表的毛利是一元,一打手绢的毛利为六角,一只发夹只有一分微利。但当这类产品以10万、50万、100万的数量投产和成交时,同样,也产生了滚滚利润”。靠“兴商建市”发家的义乌,不断将商利反哺工业,在义乌城的周边,已出现了100多个“一村一品”村,1.1万多户个体企业,它们源源不断地加工或生产出的产品,汇成了义乌小商品的汪洋大海。新光饰品有限公司的业主毫不掩饰地告诉记者,他们已生产出2万多种人造饰品,每天都投放十几个新品种。一挂水晶鸡心的出厂价才5.8元,一位韩国客商当场定货10万挂,公司的销售产值就达58万元。“聚沙成塔”式的小商品买卖和生产,使义乌市的经济获得空前发展。改革开放初,义乌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180元,至1997年已达4459元。

  漫步义乌,仿佛浏览了义乌人“小”与“大”的“自由王国”。他们以“小”谋“大”,用“小”促“大”,从“小”做“大”的做法,将“小”与“大”的辩证法融进了每一个商机。“小”义乌长出了一个大市场,带动了一方经济大发展,这真是一个令人欣喜、令人深思的经济现象。

  作者:郑正恕

  刊于1998年11月25日《解放日报》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