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00年>市场发展篇 正文

【解放日报】义乌小商品“大”起来了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起家的47位浙江义乌籍商人,日前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建立起了义乌小商品分市场。至此,包括新疆、青海、内蒙古、湖北、河南及乌拉圭、乌克兰、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在内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分场总数达到了21家。日资金流量3亿元,年成交额200亿元,2.6万个小商品摊位长年经营3万余种商品,连续七年位居全国10大批发市场榜首,被中国经济界和海内外人士誉为“永不落幕的展销会”。

  早在清朝末年,义乌农民就有“红糖换鸡毛”的经商历史,他们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闯荡江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小商品城”即应运而生,市场越办越大,越办越红火,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经五次搬迁、八次扩建,现在主体面积达39万平方米,实现了由低档棚架式露天市场向现代化电视监监控的室内大型市场的转变。

  过去市场以经库存积压商品为主,现在2.4万个摊位全部上高中档商品,名特优产品比比皆是。在义乌这个县级市,每天往来商人达20万人众,全市3000家旅馆常常客满,跨省、跨县的客运专线220条,全国30个省市的180个城市与义乌有直线交通。

  原来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的农民,现在都变成了腰别“大哥大”,手拎大皮包的商人。据统计,义乌人本地经商者5万余,在全国各地经商者达7万余。

  在家乡,他们摆摊代销厂家产品:有文化的农民成了厂家的总代理、总经销,更有些年轻的农民看准了市场热销产品,花钱买技术,请人投资办厂,富了一方百姓,形成了义乌市“商业城、工业镇、专业村”的经济格局。义乌本地的“帅哥”雨伞、“浪莎”袜子、拉链、纽扣、牙签等等,市场上的义乌名牌就占了30%,可见,小市场给义乌市65万农民带来了多大生机。

  为了迅速提高经营者的素质,浙江大学在义乌设立了分校,义乌市里也专门办了一所以外语、服装设计等专业为主的“商贸专修学院”,为“中国小商品城”的规范经营、法制经营打下基础。目前,商品城仅百货摊一片就拥有大学生166名。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壮大,还牵动了本好及周边地区的工业、交通及第三产业。由于市场的强大辐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产品也在市场找到了出路。上海也有200多家厂商在市场设有代理。

  目前,已有10家境内机构在中国小商品市场建立了常设机构,常年在义乌组织商品,境外6个国家建立了小商品分市场外,另有一些外商已经分场设置与义乌方面谈判。今年五月,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的3万余种商品已进入了因特网。

  义乌市委书记赵金勇说得好,让拨浪鼓摇得更响!让货郎担越挑越远!

  作者:顾许胜

  刊于1998年10月6日《解放日报》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