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00年>市场发展篇 正文

【中国税务报】小小拨浪鼓 摇出大市场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山区丘陵地带,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6分,现实迫使人们形成了经商的传统。早在清朝乾隆年间,义乌的农民在农闲时就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干起了“鸡毛换糖”的营生。这“鸡毛换糖”曾经是义乌人重要的谋生手段。

  因势利导建市场

  义乌人传统的“鸡毛换糖”经商活动,在改革开放之前被称为“资本主义尾巴”,一再受到限制和批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虽然春风化雨,却仍是乍暖还寒。由于受到“左”的思想干扰,当时大家对经商活动是“关”还是“放”意见不一,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1982年下半年,义乌县委、县政府排除种种干扰,决定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四个允许”,使义乌人被禁铜多年的经商积极性很快进发出来,在义乌的稠城镇、计三里镇等地,自发地出现了“敲糖人”的小商品市场。由于小镇的客流量有限,生意不好做,“敲糖人”又自发地涌进了县城,在街道上摆起了摊位,开始搞起了“马路市场”。县政府领导从中感受到了其中蕴藏着的发展经济的巨大动力,于是决定培育市场,进一步帮助和鼓励农民经商办市场首先要有场地。当时的政府除了统一市场规划外,还利用老百姓经商的积极性组织他们集资建市场,建成以后摊位的使用权归个人,老百姓的积极性很高。开始建的是一个棚架式的简易市场。以此为标志,义乌有了第一代的小商品市场。这使得在义乌盛行了几个世纪的“敲糖邦”开始解体,“敲糖人”的经商活动从流动走向了固定。

  筑巢引凤”兴市场

  1982年一1983年期间,到义乌经商的人员急剧增加,原来的那个市场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1984年初,义乌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发展市场、完善设施、拓展功能、扩大规模的“兴商建县”战略,并由政府投资建造了拥有1800个摊位的第二代小商品市场。

  义乌的名气越来越大,小商品市场的交易也越做越大,不到两年时间,第二代小商品市场又再次处于饱和状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986年,县政府又一次投资440万元,建成了占地4.4万平方米的第h代小商品市场。这个棚架式的市场,内有摊位4096个,临时摊位1000个。其经营的领域突破了小商品的范围,经商人员也不再是清一色的当地农民,温州、绍兴,甚至江苏、福建的商人也来设点经营了。

  挣脱了束缚的生产力,其发展往往是不可预料的。为进一步满足日益壮大的经商大军涌向义乌的需求,在义乌撤县建市的第5个年头,义乌市的领导再次以非凡的胆略、超前的眼光,投资1.05亿元筹建大型商场式的第四代小商品市场。1992年2月,拥有7000个摊位的第四代小商品市场第一期工程正式投入使用;1994年7月,第四代小商品市场第二期工程也全面完工,从而使义乌市场的摊位总数由原来的7000个一举上升至1.4万多个,建筑总占地面积达13.8万平方米。至此,义乌的市场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快。90年代中期,全国的经商潮越来越热,各地办市场的呼声也越来越强,义乌的小商品市场更是越办越红火。为适应民意、顺应潮流,1995年,义乌市政府再次挥出大手笔,中国小商品城诞生了。至此,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营业总面积达到了70万平方米。这是义乌市场建设乃至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增强后劲保市场

  “兴商建市”使义乌的经济得到了跳跃式发展,取得了令每一位义乌人引以自豪的成就。1998年,义乌市给国家及省里净上缴2.1亿多元,地方财政收入2.6亿元,其中来源于市场的税收有1.0551亿元。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专业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义乌市场的发展后劲,已成为义乌市委、市政府的首要工作。近几年来,义乌市委、市政府从整顿、治理和规范托运市场、降低运价、房屋租费,大力整顿乱收费、乱罚款,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等几大方面很下功夫,干出了一件件实事。

  义乌市政府开始实施“以商促工、工商联动”的发展策略,先后创立了义乌经济开发区和5个乡镇工业园区,鼓励和引导广大经商户投资办厂,直接为市场提供产品,降低客商的进货成本。据统计,目前全市“以商促工”企业已达6000余家,商业资本投入工业领域超过30亿的行业迅速壮大,目前义乌出现了服装、针织、饰品、拉链、小五金、毛纺、玩具、印刷等8大优势行业,结束了“义乌没有大工业”的历史。

  为了保住市场,义乌市政府还在提高市场的商品的档次和质量上大做文章,先后引进了3000多种名、特、优、新产品进市场,逐步提高了市场商品的档次。此外,他们加大了打假的力度。为了保证客商能买到放心的商品,市政府协调公安、工商和计量部门成立一个打假办公室,开通了举报电话。

  1998年底,一个客观公正、公平合理、平抑物价、让利客商的新的运输价格方案正式出台。与此同时,为切实降低交通运输价格,整顿联托运市场,市政府还投巨资相继建设客运和货运场站,改变以往联托运站点由个人承包经营、垄断价格的局面,放开经营,公平竞争,允许客户自行挑选联托运站点,允许客商自备车辆运货,以此降低商品价格,真正发挥义乌市场低价位竟争的优势,使外来客商有利可图,从而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客商。

  1999年初,针对义乌私有房多、出租房多、租赁房价偏高的实际情况,义乌市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全面整顿房屋出租行为,通过周密细致的调查和了解,确定一个房屋出租的价格标准,并出台了房屋出租的最高限价,实行房价政府控制,以严厉打击欺行霸市、投机取巧、阳奉阴违等行为,使大量的外地客商租得起房屋、付得起房租,一心一意在义乌经商办厂。

  发展市场不在税上打注意

  到1998年底,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交易额已连续8年名列全国十大市场榜首。义乌既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不是交通枢纽,面对骄人的业绩,有人认为除了起步早是一个重大原因外,税收负担肯定低。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在市场的初级发展阶段,由于税务部门人手紧,加上商户的成交量比较少,并很难确定他们的营业额。为了方便纳税人、降低征税成本,税务部门采取定额征税。那时的税收征管比较粗放,低的10元一一20元,高的30元一50元,相当于当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个月的工资,税负还是比较高的。不过,商户因为除了税外没有别的负担,还是有钱赚的,税也比较好收。1982年义乌县的市场税收只有15万元,在当年3000万一4000万元的财政收人中还是很小的一部分。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原来“放水养鱼”式的税收管理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1988年8月,在上级税务部门及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浙江省首家专业管理市场的税务机构——义乌小商品市场税务所正式挂牌成立。人员配备到位后,立即对市场税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征管工作。税务部门经过调查,根据经营情况普遍调高了商户的纳税定额。由于人手紧张,当地政府牵头在市场里成立了协税护税委员会,下面划分300多个小组,依靠群众自我管理……专业化税收管理工作的成效立时显现。到二988年底,市场税务所成立仅5个月就征收税款936万元。此后,每年的税收都在大幅度增长。1998年的市场税收收入达到了1.0551亿元,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4.7亿元的22.s%。

  进入90年代,全国各地都在办市场。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义乌市场的利润率逐年下降,毛利润只有1%一3%左右。但是,税务部门每年都在调高纳税定额,上升幅度一般在15%一20%。义乌市场税收能连续多年保持高幅度增长,关键在于政府采取了“压费保税”措施,控制了费的增长。在义乌市场,收费管理很规范;没有当地政府的同意,不允许任何部门以任何名义向市场乱收费、乱摊派。这样,在保证税收稳定增长的同时,相对并不增加客商的经营成本。这几年,义乌市场的摊位费等收费,在政府的干预下一直没有增加。据调查,目前在义乌市场进货的成本较低,是因为商品中分摊的综合费用较低。义乌市场中每个标准摊位(0.9米×o.9米)每月的税费负担为:租金120元,管理费20元,国税210元,地税70元,总的来看在全国十大市场中处于中等地位。

  对于税收在义乌市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义乌市市长周启水有一段精辟的论述:“真正的实业家看中的不是要缴多少税,而是投资的回报率。到目前为止,义乌的纳税人包括外商到政府要求减免税的很少,因为经营者看中的是义乌的投资环境。发展市场不能靠不收税或少收税,税务部门依法办税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投资环境。税收工作只有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合理’,才能使广大客商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

  五易其址,八次扩建,投入资金百亿元,70万平方米营业面积,2万多个摊位,日客流量15万人次,日吞吐货物5000多吨,年提供税收1个多亿元,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者:陈建中通讯员:马义生

  刊于1999年6月2日《中国税务报》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