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前不久,义乌市3800名农民在经过一个月的免费专业培训,初步掌握一至两门实用业务技能后,奔赴四方,开始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至此,该市已有11300多名农民接受这类实用就业培训。
义乌市二三产业发达,目前全市31.6万农村劳动力中,有22万多人已转人非农产业,从事二三产业所得纯收人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但当地一些缺少业务技能以及地处
偏远山区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仍然困难。针对这一情况,义乌把转移这部分农村劳动力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全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劳力业务技能免费培训。他们抽调城镇职校、综合职高、中等农技校的100多名教师,巡回到乡镇、街道,对农民进行计算机应用、烹征服装裁剪、电焊、企业管理等7个行业18个
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深受农民欢迎。
该市还出台了《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政策,规定凡本年度使用本地农村劳动力100人至200人的企业,由市政府奖励1万元;使用200人至300人的企业奖励二万元;使用300人以上的企业奖励3万元。
政策到位,措施得力,大大调动了义乌企业使用农村劳动力的积极性,他们纷纷到镇、街道和农村上门设摊招收农民工。地处义乌南部山区的华川集团,每年敞开大门招收农村劳动力,集中培训,择优录用。目前,企业1330名职工中,本地农村劳动力占职工总人数的92%。企业每年支付给农民工资达1000多万元,工资收人已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经过职业培训的农民,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在市场经济中求发展的本领。他们中有的成为企业业务骨干,有的成为经商能手和办厂能人。义南山区农民朱顺献,去年参加农村劳动力电焊专业培训后,自己开办了农机厂,生产的打稻机远销江西、安徽等地。
记者:张建成严红枫骆逸群
刊于2002年8月7日《浙江日报》